“国内的科研项目基本都能通过验收,但黄老师从来不糊弄。他一定要做出实在的成果来。” 于平说,“黄老师常跟我们说,国家给了这么大一笔钱,这么信任我们,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黄大年要求,设备采购货比三家,要提交调研报告;他说“技术指标不能模棱两可”,说不清楚他就不签字。
黄大年的一个决定引起了许多人的不安——项目管理要“公司化”“绩效化”。
黄大年提出:“借鉴欧洲大公司的相关管理经验,在总目标下,赋予相关负责人具体任务,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他从国外引入一套在线管理系统,把技术任务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每晚11点,他在电脑上检查,看谁落后。
他不在意名利。回国之初,为了尽快推进项目进展,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曾陪同黄大年拜访财政部。“两个小时,他都在说他在国外做的事儿,怎么把这些技术更快带到中国,没提一个‘钱’字”。刘财说,这让接待他们的一位司长感慨良久。
但他在意自己的成果。由于是第九专项,所以每次汇报时他都是最后一个,通常有部分专家有事离开现场了,“他就很不高兴,觉得自己的成果没有得到重视,后来项目负责人就调整了汇报顺序。”王小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