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升级
2017年,LIGO项目组因引力波探测成果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个开放的组织,它吸引了世界各国1100余名优秀科学家,被称为“最强大脑旗舰队”。按照一系列复杂的章程,该项目组通过委员会协调众多机构和科学家工作。
这代表了一些大科学项目的组织模式:通过升级创新的多边合作解决耗资大、周期长、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难题。“大项目需要做的事情特别多,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推动科研的进展,碰撞的火花才会层出不穷。”LIGO项目组成员、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陈雁北介绍。
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牵头,在各科学领域组织实施的具有代表性的大科学国际合作计划有50多个,包括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等,中国参与20多个。下一步,中国将从大科学项目的“参与方”走向“主导者”,牵头“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新一代巨型光学反射望远镜“30米望远镜”等国际项目。
除了多边科研合作,名目繁多的各国双边合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印度作为科技后发国家,通过与发达国家合作“搭快车”,近年在分子生物、农业、医学、燃料、航天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都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