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对待国内企业和产品上存在较大认识偏见和分歧。在同等情况下,往往选用的是价格远远高于国内企业的国外产品。尤其是资源垄断性行业,为了减轻责任和避免麻烦,就形成了能买国外的就一定不用国内产品的普遍现象。除对国内企业偏见外,有时苛刻的额外条件、繁杂的程序和流程让企业望而却步。国内企业在拉关系和交易成本上苦不堪言,即使长期追踪却也是无功而返,这样也逐步推高了准入门槛和行业壁垒。
由此可见,产、用之间的障碍与瓶颈成为产业化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传感器产品既要向参数指标的归一化、标化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建立产用之间的协同创新关系,组建产业与应用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交流与沟通的信息通道和技术研发平台,为传感器产业化发展扫除道路上的障碍。
三、产业化发展途径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博弈表面上看是在贸易和科技的争端,而实质上是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化竞争。尤其是数字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产业化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于传感器产业化,应结合我国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与“十四五规划”要求,充分认清疫情、国际摩擦升级与环境变化产生的具体影响。做好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相应的资源配置,有良好的机制,形成规范和标准,实现产业化并非难事,前面红外热电堆传感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根据以上建议,结合区域产业文化特征,可在条件具备地区建立中国“传感谷”,培育我国产业链完整、具备“政、产、学、研、用、服”六位一体协同化、专业化和精准化的“双生态”体系。实现传感器基础产品500亿产值,系统集成与应用产品千亿级以上的目标,形成具有明显产业化特色的国际传感器产业集群。
(作者是九三中央科技委副主任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 郭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