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黄工程(在黄河下方挖出隧道供南水继续北上)中,包括渗压计、应变计、钢筋计、测缝计等上千个传感器,监测着穿黄隧道的安全,保障南水顺利北上。
面对气温骤降导致结冰的威胁,超声波流量计在水下实时监测水温、流速、水位等一系列指标,以便及时调度、调整水位和流速形成冰盖,或是警示工作人员,启动拦冰、扰冰设备,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正常运转。
在沿途十万多个传感器和7000多个摄像头的守护下,南水北调工程惠及沿线42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的1.5亿人。
传感中国丨订制家的味道
什么样的番茄才算是有“番茄味”,全甜的还是偏酸的?大家不再为此吵翻天,是因为现在想吃什么样的番茄,我们都能在市面上买到它。
在订制口味西红柿的玻璃温室里,白天,辐照传感器追踪光照情况,以触发灌溉系统,控制糖分的形成;风速、风向传感器协同二氧化碳传感器,调整天窗角度,使内外空气定时定量混合以调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保障西红柿产量;气象盒子根据温湿度传感器信号,调整遮阳幕布、高压喷雾的启闭,调节西红柿果实发育进程。夜间,水肥传感滴灌、株间加热传感、二氧化碳监测、地热风管机等,及时调节室内温度和水肥……
685个传感器、1700多个控制器以及它们产生的每天2000多万条数据,不停歇地守护着你记忆中的“番茄味”。
在传感器的加持下,智慧农业最大化地让农业种植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突破季节和土地的限制,让沙漠、戈壁、贫瘠土地上已然可以种出美味的蔬菜。
传感中国丨让城市发展更有质量
在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220公里干线道路上,安装了500多套各类路侧感知、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设备。每一秒钟产生1000-1400条信息数据,回传至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平台,并被依次分发给相应道路中装有车载接收单元的车辆。
同时,道路上车辆真实的行驶轨迹、道路运行状况等,也实时全息模拟在智慧城市大屏上。智慧的路通过各类感知设备,不仅可以实时掌握交通状况,还可以实时更新和推送信息,并对交通态势进行自主研判分析,从而实现道路与车的智能互联。
不只是交通更智慧,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下,基于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城市管理者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创建并持续优化完整的城市信息模型,以满足数字时代城市建设、规划及管理所需。
目前,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就已达到了290个。从地上到地下,从视频监控到传感器动态感知,从智慧交通到智慧城管,中国的城市越来越聪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