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军建议,要加快提升仪器仪表行业产业基础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以工业传感器为例,核心元件国产化严重缺失,呈现空“芯”化状态。王军表示,提升仪器仪表产业基础能力,将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确保产业链安全可控,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为此,王军建议要统筹安排,大力支持国家级平台建设,加强共性、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培育可贯通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封装和测试产业链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开辟新的途径。
同时,要继续加强对仪器仪表行业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并加大对“军技民用”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
人大代表林鸿:加强碳排放测量技术研发,促进高端仪器仪表自主研发和技术革新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林鸿认为,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准确的碳排放计量是指导减排任务分解、考核绩效评定、碳市场定价的基础,要加强精准碳测量在“双碳”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林鸿建议,要加强国家级计量科研机构在碳测量方面的带头作用,通过碳数据核验工作,全面提升我国碳数据质量。加强碳排放测量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将已经领先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以此为抓手促进国家高端仪器仪表自主研发和技术革新,长远获得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对碳市场中电力等行业碳排放量核算采用烟道直接测量,以此既实现碳数据准确、可溯源、不易窜改,达到“报告的一吨即为排放的一吨”,又实现碳排放的实时报告,解决现有核算方法“一年一算”的滞后现状。利用先进碳测量技术核验我国重点区域碳排放量,做到摸清底数、精准管控,实现碳数据国际互认。
林鸿表示,下一步,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将以碳监测示范工程为抓手,深化碳测量技术的研究,同时以碳试点城市为抓手,以高端光学传感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材料物性测量仪器等为核心装备在郑州高新区形成产业园并实现国产化,以高附加值精密仪器仪表带动建立完整产业链,结合“一带一路”实现最大利益化,为国家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人大代表胡成中:加大力度支持精密制造国产替代
长期深耕于制造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力度支持精密制造产业国产替代的建议》的提案。
在提案中,胡成中呼吁引导国家及民间资本积极流入以高端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基础制造业,使资本惠及相关产业各个阶段的民营企业;加强针对性财税激励,鼓励精密制造产业相关高端研发投入及高端人才的招聘、留用;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植入“链式支持”的理念,全面兼顾上游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中游高端机床、下游精密制造全产业链条在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发展方向上的联动。
此外,在此前进行的各省两会中也有很多关于科学仪器的提案:
安徽省民革代表夏豪杰:大力发展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加快打造制造强省
安徽省政协民革界委员、民革合肥工业大学总支主委夏豪杰代表民革安徽省委会作题为《大力发展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加快打造制造强省》的大会口头发言。
民革安徽省委会认为,仪器仪表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水平和高端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安徽省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迅速,以合肥为中心的光电传感器及仪器产业、以天长为中心的过程控制仪表产业都具备一定规模。在高端仪器仪表细分领域,安徽具有一定优势,如量子精密仪器、电子顺磁共振谱仪、无液氦变温系统实现国内首台商用,高端工业相机、超导质子治疗系统核心部件实现国产替代。
但民革安徽省委会了解到,安徽省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也还存在两个方面突出问题。与先发地区相比,在产业体系、龙头企业等方面差距显著。以合肥为例,2021年,规上仪器仪表企业、营收额分别仅为杭州的23.1%、13.7%,且全省重点方向缺乏统筹,难以支撑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仪器仪表开发仍处于跟踪国外先进产品状态,技术积累主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开发的高端仪器实用性较差,关键部件大都依赖进口,产品附加值不高。
为此,民革安徽省委会建议:
突出重点,建设特色高端仪器仪表产业聚集区。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与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围绕机器视觉检测仪器、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医疗仪器等高端仪器,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长制度。补齐补全优质上下游产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体系发展仪器仪表产业相关的材料、元器件、设备等,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瞄准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在蚌埠建设仪器仪表材料产业聚集区,在合肥建设高端仪器产业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