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郝瑞铃
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如约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这是世界传感器大会与郑州“牵手”后的第五次盛会,全球传感器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聚绿城,围绕传感技术发展前沿、国际发展趋势和业内热点问题等进行高端对话。
这一世界级一流品牌盛会缘何选中郑州?传感器产业热潮涌动,郑州当怎样稳立潮头?开放的河南将如何与世界更频繁地交互?
河南在传感器细分领域优势明显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吴幼华是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落地的见证人,也是策划者之一,今年是他在郑州出席大会的第五年。在现场接受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吴幼华回忆起筹备初始的情况。
2018年,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到郑州考察传感器产业发展,郑州乃至河南对发展传感产业和传感技术的决心和支持让他记忆深刻,“春节刚过,2月底我们提出了策划方案,10月份就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界传感器大会。”
同样见证世界传感器大会与郑州传感器产业一同成长的蒋庄德今年也如约赴郑,他曾在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上发表“郑州宣言”,也曾主持大会主旨报告。
作为世界级的产业发展大会、目前国内唯一的传感器产业大会,缘何会选中河南,选中郑州?
在蒋庄德看来,河南的智能传感产业生态已经形成,拥有汉威科技等一大批在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郑州高新区正在形成产业集聚,尤其是,在气体检测等细分领域,郑州拥有竞争优势。
近年来,河南在传感器细分领域优势明显,郑州高新区智能传感谷、开封流量仪表、洛阳气象监测、新乡MEMS制造、鹤壁光电传感、三门峡精密测量仪器、南阳红外光敏传感等各具特色,形成“一谷多园”的发展格局,涵盖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电网、环境监测、轨道交通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
郑州作为产业核心区之一,正在以高新区为引领,加快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公布的《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报告》中,郑州高新区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数据显示,郑州高新区已集聚传感器相关企业4000余家,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780余家与传感器产业相关,占全区高企总量的43.2%。
传感谷是抓手,立足郑州放眼世界
今年以来,河南重磅培育的28条产业链中,集成电路与智能传感器产业链赫然在列。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划,这条产业链由省委常委担任链长,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成立“三三制”工作专班,专门制定出台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绘制“四图谱六清单”,系统梳理了60多项重点任务举措。
河南雄心勃勃,目标直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到2025年,这一产业的年产值要冲千亿元。
办好“一个世界级大会”,聚力打造“两个产业核心区、三个高能级平台和N个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实现目标的确切路径。
事实上,江苏、广东、山东、安徽等省份也在纷纷围绕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发力,并形成自己的优势。
江苏苏州工业园依托长三角城市群优势,与上海、无锡联动发展;广东则以广州、深圳中心城市为主,力争到2025年建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山东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济南产业化基地、青岛崂山微电子产业园、中德生态园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集聚优势,大力支持声学、压力、气体、温度、红外、生物医学等传感器突破发展;安徽进一步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中国(蚌埠)传感谷建设如火如荼。
传感器产业热潮涌动,河南和郑州当如何稳立潮头?
在吴幼华看来,河南省现在处于产业中高位,向更高位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扶持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等,发展的关键是要“有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