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的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这一成果是电子科技大学“银杏一号”城域量子互联网研究平台的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已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被称为“量子灯泡”,因为它能让互联网用户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研究团队通过迭代电子束曝光和干法刻蚀工艺,攻克了高质量氮化镓晶体薄膜生长、波导侧壁与表面散射损耗等技术难题,成功将氮化镓材料应用于量子光源芯片。
目前,量子光源芯片多使用氮化硅等材料进行研制。与这些材料相比,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在输出波长范围等关键指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输出波长范围从25.6纳米增加到100纳米,并且可以朝着单片集成发展。这意味着“量子灯泡”可以点亮更多“房间”,即为量子互联网的建设提供更多波长资源,满足更多用户采用不同波长接入量子互联网络的需求。
此外,该团队近期还将光纤通信波段固态量子存储的容量提升至1650个模式数,打破了该领域的世界纪录。这些连续的研究进展为构建大容量、长距离、高保真量子互联网提供了关键器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