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产业链的背后,是南沙聚焦于产业链每个环节的、最完备的产业生态环境。南沙在会上透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创新驱动,南沙将打造科技与产业共生的生态体系。“我们希望在南沙打造一个集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的创新生态体系。这个创新生态体系能够与我们的产业生态相结合,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作为生态体系重要一环,企业最关心的是市场环境,南沙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让更多高端人才、优质企业在南沙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得好。“政府干政府该干的事情,企业做企业该做的事情,‘无事不扰’是我们的理念。”刘炜介绍,南沙刚刚出台了《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的若干措施》,核心梳理落实了一个理念:企业家是南沙发展最重要的第一资源。“我们把这个理念贯穿到南沙区委、区政府的各级部门,我们是真心诚意、真金白银服务企业、支持企业的。希望企业家在南沙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南沙各级政府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希望跟企业家共享南沙的发展机遇。南沙企业、产业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分享这种环境。”
芯片产业“烧钱”众所周知。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热是行业热的先行表现。构筑生态体系,南沙已成为产业基金、各类投资基金汇集地。广州最大规模的总计200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和广州创投母基金就落户在南沙,科技金融、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一系列基金在南沙注册,为企业提供宽松良好的资金环境。南沙在会上发出“英雄帖”:“南沙基金是充足的,我们现在等的是项目,希望有更多好的项目能落户南沙。”
南沙的政策供给齐备,落地实施15%企业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等重大政策,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提供重要支持。
生态体系最终是为了构建“产业”这一最重要资源。南沙“芯空间”不断壮大。目前,南沙构建了万顷沙、数字谷、明珠科学园三大特色产业园区。生产制造环节,南沙在万顷沙规划2平方公里,建设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园,已集聚如芯聚能、先导设备、联晶智能等芯片材料、设备以及制造等环节的企业。数字谷规划8平方公里,将建设集成电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集聚区,集中布局检验检测、生产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产业。研发设计环节,在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布局设计总部、研发中心、研发中试线和公共服务平台,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的会长陈卫表示,南沙聚集了芯辰大海的产业集群,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成果竞相涌现,这是新质生产力成果加速推进的体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一大批设计、制造、装备、封测乃至材料企业纷纷落户在广州及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形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产业投资为一体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
“芯辰大海”永不止步。南沙在会上展示了“芯片”产业的雄心壮志。未来南沙将“聚链成群”,除了打造2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还规划了8平方公里的数字经济产业谷,将吸引半导体产业链相关的制造、材料、封测以及应用集聚到南沙,实现集群发展。
“芯未来”:协同港澳面向世界
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南沙承载着国家多重战略使命,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为南沙不断拓展向外合作的空间提供了指引。
南沙作为大湾区四大国家级战略平台中最大的一个,传承“千年商都”开放基因,拥有中国历史最悠久且唯一从未关闭过对外通商口岸,天生具备改革开放的基因,如何面向世界进一步开放?立足湾心、协同港澳,南沙不断提速。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也是芯片产业的最重要资源,这是国内外业界的共识。位于四个万亿级城市的交叉处,南沙的资源要素非常充沛。在南沙周边1小时范围内有125所高校院所,每年有超过200万的在校大学生,57家的高职院所每年可输出15万名的高技术技能工人,这为南沙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随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扎根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获批设立的第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也是《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台后落成的首个重大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落户使芯片人才将从短板变身长板。
位于广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芯片中央实验室,3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从芯片设计、测量、测试到应用场景的科研仪器一应俱全。
该大学打破传统高校的“院系”之分,采用全新的“枢纽”和“学域”学术架构,致力于成为全世界第一家融合学科大学,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