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大地春无限,智慧卫检谱新篇,近来,一场关于红外体温监测系统的变革正在深圳口岸悄然发生。
缘起安全“根”
近年来,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严重传染病疫情来势汹汹,频频突袭国门安全屏障。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下,现有防控设施设备、防控措施是否还存在风险和漏洞?这是深圳检验检疫人一次次不断拷问自己的问题。
知屋漏者在宇下。到口岸、下基层,看现场、聊现状,挖隐情、找风险,从深圳检验检疫局领导到机关处室,再到分支机构,该局多级联动、充分调研,发现作为口岸现场拦截疑似病例主要技术支撑的红外体温监测系统,存在测温精度低、无效报警多、拦截不方便等诸多不足,已不能满足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亟须改进。
看明了问题,就有了方向。“将人工智能领域新兴的视觉智能技术和红外测温技术深度融合,研发一套跨代的红外测温设备。”深圳局独具慧眼,早早瞄准了这一课题。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局正式与在人脸智能识别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基于视觉智能技术的红外体温监测系统”,在深圳湾口岸进行测试及试运行。同时,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受到广东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认可,获得广东省科研立项资助。
打造精准“眼”
在人潮涌动的深圳湾口岸,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小李和他的同事目光如炬,紧盯着过关人群,仔细巡查是否有来自重点疫区的旅客。“叮叮!”两声报警声突然响起,屏幕上弹出一张标识出人脸的报警截图,小李迅速将该旅客拦截。“用了新的体温监测设备,再没有了频繁的携带物报警干扰,我能更好地开展医学巡查了。”长期在口岸一线工作的小李感慨道。
深圳局牵头研发的基于智能视觉技术的全新红外体温监测系统在深圳湾口岸上线试运行一个月来,取得了可喜的收获,诸多接地气的功能令现场很多“老卫检”眼前一亮,交口称赞。
精准测温。通过对报警图像的实时人脸检测分析,自动区分人脸报警和携带物报警,并锁定人脸、精准测温,对携带物报警只留报警截图,不再出现温度光标和报警声音提示,实现口岸日均报警量从300次急剧降低至30次,监测资源合理分配,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精准拦截。采用时间校准和空间校准双重校准技术,有效解决了红外边缘区域图像中高温点和可见光图像位置不匹配问题,工作人员可略过红外图像,直接通过观察可见光视频准确发现报警旅客。“一旦报警,就会有明显红框标出拦截目标,还有截图弹窗和声音提示。”该局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旅客持续报警,系统还能持续人脸跟踪,漏警风险大大降低。”
精准巡查。“现在医学巡查不再只是靠双眼、凭经验了,这双"智慧眼"可依据防控工作需要,预警来自不同国别、具有特定体貌特征的旅客。”工作人员介绍道。系统还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多种布控数据库,如带口罩旅客、多次检测发热旅客,都能第一时间进行预警。
科技发力,精准监测,深圳局在提高保障国门非传统安全能力的道路上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又一次实现质的飞跃。
瞄准质量“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检验检疫工作而言,信息化不但能推动业务发展、引导业务变革,还对业务运作和工作质量管理起着重要的支撑、规范、统一的作用。在精准监测同时,深圳局探索将红外测温系统与智慧卫生检疫系统无缝对接,打通检疫查验全流程电子化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