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热点头条 » 正文

中科院计算所:为什么我们造不出美国人那样的芯片


  来源: 经济观察报 时间:2018-04-26 编辑:甘立人
分享到:



美国对中兴的最严厉处罚,引发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苗启广教授一次相当早期的回忆。22年前,也即1996年7月,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内的33个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了《瓦森纳协定》(简称“瓦协”Wassenaar Arrangement,又称“瓦森纳安排机制”)。这份协定规定,成员国自行决定是否发放敏感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许可证,并决定从1996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这份安排机制包含两份控制清单:一份是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9大类;另一份则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彼时中国就在被禁运国家之列。

中科院计算所控制计算实验室主任、研究员韩银和说:“中兴事件针对的是一个企业的出口限制,还不是对整个国家禁令。瓦协出现的时候,中国的反应反而不如现在这么明显,彼时中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而今天,我们在讨论采取什么办法能够对美国进行反制。”

在讨论中,胡伟武反复用到的一个词是“假以时日”。过去,因政府给予的科研经费支持,以及在通用芯片领域的市场表现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龙芯以及胡伟武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质疑。

尽管龙芯在2016年第一次实现了盈利,但在通用芯片领域,龙芯和国际对手相比,远远谈不上成功。胡伟武还在技术、市场、政策种种方面不断地用力,以期龙芯有一天真正获得认可。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包云岗认为,论及差距,实际上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遗憾地错过了一个黄金的年代,目前国际上的半导体行业巨头几乎都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步,用漫长的时间和巨量的人才投入,换来了今天的技术积累。事实上,历数全球,只有美国有结构完整的计算机产业,英国、韩国、德国、法国都只是各有所长,现在,除了美国之外,只有中国具备这样的全产业的潜力。

但疑问还不止于此。和相对年轻的龙芯相比,中兴、华为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已逾30年。与此同时,论规模实力,中兴、华为这样的企业,均已于数年前就进入了全球领先者的行列,为何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建树依然乏善可陈?

王加莹曾经在中兴通讯担任光传输产品规划总工、标准总监,在中兴工作超过16年。在他看来,半导体产业的产业链长,研发投入巨大,研发周期长,试错成本高,需要技术的积累,而企业永远追求盈利,在这个方面,企业一定有其极为现实的考量。

所有有志于芯片业务的中国厂商都希望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

胡伟武认为,中国的自主芯片迟早要走向自己的自由王国,尽管眼下的差距还是很大。在外界眼中,龙芯过去一直对标的是全球第一的芯片厂商Intel,而在龙芯追赶Intel的三代产品计划中,也有着明确的时间计划。

过去多年,胡伟武一直形象地比喻说,龙芯的第一代产品刚离开地板,第二代产品已在半空,第三代产品将会接近国际主流的“天花板”。第一代“地板上”的CPU,实现的时间是2013-2014,通用处理能力相对较低,满足一些特定的需求,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完成。第二代“空中”的CPU,实现的时间是2016-2017年,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做一款能真正有人买单的CPU,这些芯片的性能算不上顶尖,但可以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使用。现在,这个阶段也已经实现。最后一步“天花板上”的CPU,实现时间是在2020年之前。根据龙芯此前的介绍:这一阶段的CPU要追上AMD 全系列的水平,如果能实现,距离英特尔顶尖的至强(Xeon)芯片差距不会很大。

关键词:芯片 中兴通讯 龙芯    浏览量:5347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