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的集成电路发展范围内,重点发展包括格芯、英特尔在内的企业,并引进重点领域的企业;在新型显示区域,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规划达到2700亿元,重点围绕京东方显示生态圈;智能终端领域规划到2035年达到4500亿,规划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现有的富士康项目,重点布局可穿戴、车载电子、智能电视等产品;网络通信领域2035年的规划目标是3300亿,规划用地面积4.8平方公里,主要是以华为5G和电子科大打造全国5G技术产业基地和互联网区域交换中心。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新经济领域,在新经济领域我们规划到2035年的产值目标是3300亿,这个规划的面积是3.5平方公里,主要是依托菁蓉镇构建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还有将依托菁蓉镇创新中心形成总部创新空间,依托电子科大及四个环高校创新研发片区,重点打造协同创新空间,构建“一带两心四片”的创新空间体系。
人才哪里来?FD-SOI人才培养从高校开始
此次青城山IC峰会现场,专门为“芯原”杯电路设计大赛的获奖团队进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芯原控股董事长戴伟民博士表示,这项设计大赛最初由电子科技大学开始,今年扩大到电子科大、川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等西部高校。
如今该设计大赛已经进行了四届,在FD-SOI人才培养方面是一个重要活动项目。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于奇教授说,在格芯还没有进入成都之前,芯原和戴博士就开始积极推动这项大赛,由于全国高校还没有开设FD-SOI的课程,芯原专门派工程师做培训,与学生们互动,几年下来,参赛学生从原厂的几十人到现在的几百人,接下来希望能从西部地区扩大到全国的范围,这项大赛为FD-SOI的设计人才做了很好的储备。
成都每年毕业的集成电路相关人才超过三千人,高校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等。成都市政府也提出,重点聚焦成电、华为、蓉漂、海归等四大重点集群的人才引进,主要联合电子科大、川大等开展定制人才培养,培训一批高端研发和实用技术人才。形成人才基地以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激发创新创业激情。同时,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共有1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有25万,占到成都市33%,科研机构有249个,国家的科研机构有29个。这些人才资源都为成都发展集成电路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再加上成都宜居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人才扎根于此。
从集成电路到汽车产业再到FD-SOI人才,成都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布局非常鲜明,一旦汽车智能化进入爆发期,成都的汽车产业发展潜力将无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