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质量与德国品牌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经历过浴火重生的蜕变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技术领先,产品质量最有竞争力。德国处于追赶和仿制阶段,此时“德国制造”是价低质劣的代名词。1887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所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明确标注“德国制造",以此将劣质的德国产品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英国这一侮辱性做法使德国举国震动,引起全民性反思,认识到:不提高产品质量,德国工业就没有出路。强烈的质量意识成为德国全民族的共同认识,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那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呢?专家们认识到,没有精密的测量,就没有精密的产品。西门子公司创始人出资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德国由此起步,逐渐建起严格完整的工业标准体系、计量测试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支持发展起以蔡司、莱卡为代表的一批世界一流的精密仪器企业,建立起完整的测量仪器体系。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德国由“德国制造”成功转向“德国质量”和“德国品牌”。
相比之下,我们的质量意识和对测量作用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人的水平上。
专精精神的本质是: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家群体,却没有研究出相应数量的世界级基础研究成果;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各类专家群体,却没有研制出相应数量的世界一流的高精尖装备;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师和技师群体,却没有制造出相应数量的世界品牌的产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人缺乏专精精神,低水平重复,浅尝辄止,不断跟踪热点,终其生也没有做出一个像样的成果来。
要想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转变,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全民族的质量意识“质量第一、测量数据第一 ”的意识要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要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不懈追求,这是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仪器强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四、建设仪器强国必须完成的五大任务
要建设世界仪器强国,就必须应对上述三大挑战,完成如下五大重点任务。
(一)建立完整的国家计量测试体系
基于国际计量科技和仪器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基于未来30年我国科技、工业、国防等各个行业的整体需求,应及时规划国家计量测试体系,该体系必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对七个基本量,要完善与提升量子化和扁平化量值传递能力与水平,确保在全国范围内的准确一致;在国际比对中处于国际前列地位。对工程计量标准,在向下传递量值时,要与科学实验仪器和工程测量仪器无缝对接,确保量值准确传递到科研院所的科学实验仪器上和企业工程测量仪器上,并通过工程测量仪器准确传递到产品上。该体系可使国家计量体系与科研院所科学实验测量体系和企业工程测量及测试体系融为有机整体,统称为国家计量测试体系。该体系既满足“国家质量基础’框架(国际测量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倡导),又具有中国特色,有利于解决中国问题。该体系没有工程参量量的缺失,没有“中间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盲区。该体系可有效支撑科学实验测量体系和企业工程测量体系高效率,高性能运行,可有效支撑各个行业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高效率高性能运行。该体系是“中国创新”“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的基石。
(二)建立完整的仪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