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技强国,仪器先行。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征途中,国家十分重视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制度,并积极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2017年,三部门发布了《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在管理方法中,明确了开放共享的评价考核机制。近日,科技部发布了2018年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的考核结果,结果显示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据《科技日报》报道,科技部官网近日发布了2018年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的考核结果。据披露,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科研设施与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尚需进一步提升。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突破关键核心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未来,进一步提升科研仪器设施利用效率,需要吸收先进经验,并解决目前暴露或潜藏的问题。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审核结果优异的高校、院所以及行业专家等,以分享经验。
专事专管后“运转机时提高50%”
谈及科研仪器共享,不少业内人士提到一家“标杆级”平台——中科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该平台依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建立,是国内最高水平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开放共享平台之一,拥有300千伏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单—双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350台(套)仪器设备。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让这350台(套)仪器设备活起来的秘诀,就是把所有仪器都委托平台的专职人员管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技处处长许航介绍,为了支撑中科院甚至全国的蛋白质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60多位在编的专职人员的技术支撑人才队伍。
“这是一个向全国开放的平台,科研人员无需自己购置,可以直接到平台使用,而且有专业人员为大家服务。”许航说。
不同于科研院所,高校的仪器设备涉及的研究领域更广泛,增加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难度及复杂性,北京科技大学也不例外。
截至2018底,北京科技大学拥有50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386台(套),设备总值5.76亿元,除老旧仪器、在线检测仪器、仪器配件、正在调试仪器外,均已纳入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
北京科技大学资产管理处处长金仁东介绍,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有力支撑下,学校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多个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奖项,并在《自然》发表多篇论文。
但是,这些身怀绝技的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在走向社会时却遇到了一个“大坎儿”。
金仁东介绍,科研仪器设备必须通过CMA、CNAS等资质认证,检测结果才能得到国际认可,检测结果才具有权威性。
“资质认证具有完备的认定体系和科学的检测标准,评审材料要求详实,评审过程复杂严谨,评审专家细致审慎,同时对仪器设备管理流程、测试环境、测试方法等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之前,实验室自行开展资质认证工作,实验技术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金仁东说。
为此,北京科技大学自2015年开展机制体制创新探索,成立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率先将公司化运作机制引入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中,全面托管学校实验检测资源和资质建设工作。现在由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牵头,指导实验技术教师开展资质认证工作,承接校外分析检测业务,实现专事专人专责,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成立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后,北京科技大学已获得21大产品领域300余项检测项目的认证资质,累计对外服务5000余次,产出报告7000余份,其中有1000余份资质报告。2018年学校仪器设备平均运行机时比2017年提高了近50%。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段异兵表示,不断强化科技资源共享使用的体制建设和机制改革,顺应了社会公众对财政科技投入的期待。
从“服务科研”到“服务+科研”
科研支撑部门招人、留人一直是一大难题。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以下简称“青海盐湖所”)对此深有感触。
“科研支撑部门的薪资待遇、晋升空间往往弱于科研部门,很难留住年轻人,青海盐湖所作为中科院海拔最高的科研院所,生活和科研条件相对艰苦,就更难吸引年轻血液。”青海盐湖所研究员戈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