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伟人和伟大企业的诞生都有借助于危机之态,我国科学仪器一直缺乏一到两家敢于直面全球竞争的领头羊,它们是否会诞生于当下我们无法有效预判,但唯一确定的是,当下的环境虽充满困境但同时对充满潜力的企业也是难得一遇的机遇!如何有效抓住机遇,是所有参与者应当深度思考的问题。
当下个人觉得,对于科学仪器最关键的核心逻辑是国产替代,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力度日益增强,以及中国希望引领全球前沿科学研究。借助这一核心主线,很有可能助推企业发展踏上新台阶。
大型科学仪器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通用大型科学仪器包括质谱、色谱、光谱、波谱、能谱、电化学、衍射、热分析、 生化分析、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等;专用大型科学仪器则用于天文、环境、能源、交通、机械、生命科学等专业领域研究。
从科学仪器的市场规模情况来看,单一细分领域整体规模均不是很大,这也与仪器设备的固有属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长,非短期消耗品。科学仪器相较于很多科技型赛道来说,技术壁垒更高、研发周期很长、产生营收的周期长但总体的单价水平高;因而投资人也不能寄希望于其能快速产生较大营收或实现估值快速增长。
中国基础研究的投入距离全球顶尖依旧存在较大差距,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基础科研仪器的存量和增量都将出现增长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研发投入占比仍有明显提升空间。据Word Bank数据,2018年中国研发支出约3184亿美元,研发经费总额仅次于美国的573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 但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即研发经费投入/GDP的比例),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距离, 2018年中国研发投入强度约2.1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7%,而美国为2.84%,德 国为3.09%,日本为3.26%,韩国超过4%、达到4.85%,以色列全球最高为4.95%。
2021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817.0亿元,同比增长23.9%;应用研究经费3145.4亿元,同比增长14.1%;试验发展经费22995.9亿元,同比增长14.0%。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6.5%、11.3%和 82.3%。
另据国务院2016年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预计“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再参考IMF预测到2030年中国GDP总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则2030年中国R&D经费支出有望达到约50000亿元,2019-2030年复合增速预计约为8%。
中国科学仪器的进口率长期居高不下,重大、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化率极低
根据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大型科研仪器整体进口率超70%,其中分析仪器的进口率超过80%,分析仪器中色谱仪器进口率高达88.45%。
2016-2019年间,中科院下属研究所采购的200万以上的科学仪器中,国产质谱仪、X射线类仪器、光学色谱仪、光学显微镜比例不足1.5%,其中,光学显微镜国产采购率为0。类似核磁共振波谱仪、液质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的“国货”占比率,仅为0.99%、1.19%、1.32%。
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空间无限巨大,加之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这一系列仪器日益严苛的限制【截至2020 年12 月,美国出台的针对中国的《商业管制清单》( The Commerce Control List,CCL),其中涉及科学仪器管制的占比超过42%】,中国国产科学仪器厂商迎来了属于自己时代的发展机遇期。
中国科学仪器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高端科学仪器进口依赖依旧明显;国际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我国对卡脖子仪器的获取以及海外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