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在即,红外测温仪成为很多单位“头疼”的紧俏物资。洛阳一家事业单位的刘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疫情出现后,他们单位就紧急订购红外体温检测仪,但厂商们表示,要到4月份才能发货。【专题:万众一心抗疫情 红外测温仪器企业在行动】
中国的测温仪产能如何?2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直属单位赛迪顾问获得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与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产量分别为2.98万台和30万台,预计未来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和手持式体温检测仪需求量将攀升至6万台和55万台,而今年全年产量有望翻番,分别达到6万台和65万台。
企业分布上,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是中国红外体温检测仪企业数量较多的省份,企业数量占比超过65%。其中,广东省是中国红外体温检测仪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共有24家,占据全国28%份额。
报告预计,在经历一段产能恢复期之后,预计将从2月11日前后进入一段产能爆发期,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与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的日最高产能有望分别达到1500台/天和15000台/天,预计1.5个月后即可满足市场需求。
不过报告指出,“部分核心材料供给不足、人员召集难、政府复工许可批准难”等问题可能影响产能的持续释放。其中,上游原料能够有效供给是保障红外体温检测仪生产企业尽快复工的关键。
产能爆发期临近,1.5个月可满足市场需求
报告指出,红外体温检测是红外测温仪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作为II类医疗器械管理。区别于家用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体温检测仪因其非接触、效率高、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人流密集的各交通关口、医院、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广泛使用筛查发热人体。但红外体温检测仪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精准度没有家用体温计高。
目前红外体温检测仪主要包括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和手持式体温检测仪。其中,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分为立式、门式等多种形态,不需要特定人员操作,可对范围内异常体温人群进行自动报警,主要应用在人流比较多的公共场所,比如机场、车站等。手持式体温检测仪需要人为手持操作测量,可对准待测人员额头、耳朵等部位进行及时测量。
报告指出,由于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比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应用场景更灵活,价格更低廉,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市场需求量要远大于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2019年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产量约是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的10倍。但由于二者价格悬殊,在产值构成上,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仅占总体产值的5%。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得到超常释放,产能将被进一步刺激。
图源:赛迪顾问关于测温仪产业链和产能分布的报告,已获赛迪顾问授权 下同
在2月2日的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上述提问时指出,目前为止,测温仪企业复工率已达到50%左右,国内共收到各地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大约2万台,手持式测温仪需求30余万台;预计全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6万台,手持式测温仪55万台。
王伟介绍,目前中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日产量已达800台左右,未来日产能有望达1500台,手持式测温仪日产能可达15000台。
报告指出,根据目前产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产量最高1500台/天,手持式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产能最高15000台/天)理论测算,预计仅需1.5个月即可绝对满足市场需求,报告预计,在经历一段产能恢复期之后,预计将从2月11日前后进入一段产能爆发期,临时需求缺口会逐渐收窄。
广东企业数量最集中,中游上市公司扎堆
在地域分布上,报告指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是中国红外体温检测仪企业数量较多的省份,企业数量占比超过65%。其中,广东省是中国红外体温检测仪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共有24家,占据全国28%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