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先后开展了系统全面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多轮针对灾害隐患的“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并对一些地灾隐患点采取了人防+技防等监控手段,但仍不断有灾难性地质灾害事件发生。
针对多种多样的地质灾害,如何在灾难预警、防治、灾后重建中提升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能力,越来越成为各界攻克与发力的重点。
2020年两会期间,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提案的主要内容正是实施全域激光雷达计划。他表示,目前激光雷达装置正在成为发现地灾隐患的利器。
2019年,对于地灾防治行业来说,一件具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的事件在四川落成,吹响了激光雷达产业化的号角。许强的全域激光雷达计划其实也已经“蓄谋已久”,可以说是将毕生经验投入其中。
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应急保障中心、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与北京数字绿土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联合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航空遥感技术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旨在实现航空平台和多源传感器研发、数据获取与分析处理、产业化应用的政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创新,重点推动和促进机载LiDAR在地质灾害调查、隐患识别与中长期监测等方面的落地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更好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和重大工程建设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航空遥感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近日,另一项酝酿已久的大工程也拉开了帷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本次普查由应急管理部牵头,涉及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类型。值得关注的是,《方案》重点提出了要综合运用地理信息、遥感、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展。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业界众多机构和企业已经将激光雷达定义为一项突破性技术,并将引领地学领域未来发展方向。
在此前美国国家学院发布的地球科学十年战略规划中,新的传感器设备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被认为是维持地球科学发展活力和创新性的重要保障。其中,激光雷达作为一项突破性的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十年地形、地质灾害、地球关键带、水循环和气象等领域研究的关键手段。
根据研究公司ABI Research预计,到2027年激光雷达市场的价值将达到130亿美元。而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近几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近年,随着自动驾驶、AI、遥感等技术和产业的蓬勃兴起,中国激光雷达市场可以用“水大鱼大”来形容,而这当中,必然会涌现出一批独角兽企业。聚焦地质灾害领域的数字绿土提供的轻量化三维数据采集平台加LiDAR360处理软件,在地灾预警、防治等方面的技术与生态优势逐渐突显。
图片来源:数字绿土全球战略合作伙伴Candrone
在技术方面,三维激光雷达扫描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获取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体三维信息,从而准确的确定其规模、空间位置和分布范围等。数字绿土自主研发的LiDAR360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能够提供点云数据处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具有极强穿透性能,够提高地质灾害监测的可靠性和精确度,对于灾害的预警、防治等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LiDAR360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效果图
技术的下一步,必然是产业化和场景落地。数字绿土从以数据分析软件为主,到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再到专注具体应用场景的跨越,其核心技术解决方案已经落地电力巡线、林业调查、地形测绘、勘灾应急、矿业量测、数字城市、构建无人驾驶高精地图等领域,为众多场景赋能。
基于地质灾害防治航空遥感技术研究中心等生态合作项目,数字绿土将在地灾防治等领域发挥更大价值和使命。经过多年深耕,数字绿土已经成为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引领者,联手合作伙伴共同助推国产激光雷达产业化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地质灾害频发多发的国家,如何提升预警、救灾、重建等全周期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只有解决了这些基础性问题和隐患,才能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