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不出高端仪器吗?
当然不是。
科研实力强,科学仪器必然也不弱,而中国科学家们在创造工具这个事情上并不次于其他国家。
20世纪,由于现实条件限制,除了少部分设备能够自己提供外,中国科学家们大多数研究往往不需要仪器或者使用低端仪器就可以开展研究,面临的是“有仪器就做,没仪器只能作罢”的情况。
后来情况好点了,也是哪有机器就去跑一跑、测一测,出一点成果。
一方面是因为高端仪器往往涉及禁运很难买到,即便能买也比国外晚很多,科研创新自然很慢,另一方面是因为就算有了仪器,如果没有维护能力,也很难发挥最大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外垄断控制仪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原始科研创新,也成了中国人创造新工具的动力。
2013年初,中科大杜江峰院士团队开始了对 “多波段脉冲单自旋磁共振谱仪”的研发,这是一种能够在不破坏研究对象的前提下,提供微观物质内部结构信息的设备,对前沿基础科学以及我国开展原创性研究能力意义重大。当时有一个外国团队也在走同样的方向,于是就把相关技术和产品,甚至是关键传感器的原料都对华禁运了。
这反而逼着中国的科研人员一步步、全链条掌握了整套核心技术。
“我们实验室有近 40 台装备,除了 2009 年买过一台进口仪器外,这 12 年来没买过成套装备,基本上自己想到的、需要的,都由自己做。”2016年,杜江峰团队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
但杜江峰也认为,实验室做出的仪器只能在指标上满足要求,要变成批量生产的标准化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杜江峰的担忧,早已在其他企业身上得到了验证。
1973年,中国就开始了第一台激光测速仪的试验,而且是由清华大学、中科院力学所等好几个科研单位和院校八仙过海。
两年之后,中国第一台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就下线了,还由银河仪表厂小批量生产了五台,每台5万元,比当时进口一台2~3万美元(汇率八点多)要节省得多,性能同样先进。
可惜,这种小规模生产无法养活银河仪表厂七八百职工,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产学研合作也只能草草结束。后来,银河仪表厂更是在了市场化的浪潮中彻底沉沦,只能靠生产低端产品续命。
银河仪表厂只是中国国产仪器沦落的一个缩影——不是输给技术竞赛,而是输给了经济规律,失去了发育的土壤,永远被人压制。中国国产“科学仪器”仿佛直接从近三十年的经济狂飙中,直接掉队了。
国际对抗日益激烈的今天,科学仪器之痛,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产业的问题,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难题,更是中国科研体系至今要依赖欧美的重要原因。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仪器设备厂更有。
时至今日,国产仪器行业的惨淡已经证明,在市场、资本规律主导下,随着国际垄断巨头的成型,中国科学仪器的境况只能越来越恶化。
长此以往,中国科研体系将永远摆脱不了对国外的依赖。
“我经常跟年轻人说,要有情怀,高端科学仪器动不动就要上百万上千万,(利润)不像手机产业链,如果没人去做,只靠市场牵引,是做不成的。”
杜江峰院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