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对比制造业工人月收入指数就可以发现,印度的工人1981年、1991年和2005年时拿到的实际工资基本一致,而这期间,印度并没有投入足够资金升级其公共卫生体系(“印度在没有基础公共医疗体系的坚定支持的情况下转向(了)对私人医疗服务的依赖”),也没有对教育加大投入,各项营养指标、教育指标停滞不前,发展红利实际上仅仅限于部分大城市和部分阶层享有。
阿玛蒂亚·森在书中讨论了政府专注教育,为民众提供高水平基础教育、职业培训、高等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还举出了日本、欧洲、中国的例子。之所以就此提出强调,是因为印度独立之后的教育发展一直远远滞后于同期独立的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6-14岁儿童失学率超过20%,在人口占据印度总人口半数的贫困地区,甚至长时期持续着政府拖欠代课教师工资的现象。在2009年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印度在参评的74个国家或经济体中排名垫底,更让阿玛蒂亚·森感到悲哀的是,代表印度参评的学校、学生,已经是这个国家的第一流水平(你别忘了,印度是英语国家,本应获得起点优势)。
书中第三章将印度与美国、中国、欧洲、日本之外的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对比,得出一个看上去有点惊人的结论,即印度在对比中排位非常靠后;也是金砖国家中,青年识字率仍然低于80%的唯一一个,是唯一没有普及儿童免疫接种的国家。印度儿童营养不良率高达43%,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还要低。《不确定的荣耀》书中第六章详细讨论了印度因为低水平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在其国内带来国民健康危机这样一个问题。
有关环保,恒河水的水质众所周知,这就不再重复了。阿玛蒂亚·森指出,印度的环境破坏,主要来源于工业、矿业开发中的肆无忌惮。
一说到中国粉丝津津乐道的印度法治和民主,阿玛蒂亚·森气就不打一处来。强奸案等刑事犯罪案件,什么国家都有,但像印度这样的高发案率,让原在英国任教的阿玛蒂亚·森也感到脸上无光。种姓制度在社交网络时代的“复活”,更成为撕裂这个国家族群、民族、地区团结的强大冲击力量。印度的民主制度货真价实,但民主制度的运行基本不涉及民生问题的改善,事实上仅仅是为了服务于私营部门的开展,这在欧美世界中是无法想象的。在印度,民众可以获得要比其邻国宽松得多的批评政府的权利,但仅仅停留在表达不满,而无法真正驱动解决问题,也无法问责官员。人心都是肉长的,从来被忽悠,一直配合下去当配角,想必是没有动力的,这可以解释印度国内公共参与的极低程度。
阿玛蒂亚·森写这本书,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对祖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味道。他希望印度能够解决现存的问题,特别是几方面突出问题:穷人收入水平过低、连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无力负担(可能引发进一步的社会动荡);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继续缺失,并因此葬送弱势群体改变处境的起码希望;内嵌于阶级、种姓、族群、性别等不平等要素的、复杂化的社会歧视。而解决这些问题,阿玛蒂亚·森暗示应向中国经验、中国模式靠拢,虽然他对中国过去一些年里放任教育、医疗市场化的做法同样感到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