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商情网 国际资讯】我国媒体会周期性的报道印度火车晚点,行驶速度缓慢,人满为患的新闻。有人认为这是谣言,但后来发现来自美国和欧洲的主流媒体也在这样报道,便改口反问,即便这样,又如何?在一些人的描述中,印度除了交通拥堵一点,是个方方面面优越于中国甚至要比美国、“老欧洲”好得多的国度。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种“印度百般好”的说法。首先,印度实现免费医疗制度,覆盖所有伤病及所有患者,还为每人提供10美元的每日营养补贴。免费医疗的成本来自何处呢?一个网帖的作者还解释说,因为如此之多的患者可以为医学、药学研究提供海量数据,用数据换服务。其次,印度“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强制入学接受教育。但是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还有免费午餐,覆盖从幼儿园到大学。有人说,印度学生“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到麻省理工来的”。第三,印度从来不搞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第四,印度经济结构完善。第五,印度基尼指数很低,分配公平,当然,这要拜印度的民主制度所赐。第五,印度法治水平很高。
基本可以确定,这种说法是编出来“钓鱼”的,“哪壶不开提哪壶”。然而不幸的是,上述明显臆造出来的说法,却在反复传播、分享,热衷于此的人们似乎也不在意因此受到社会评价的降低。
依照对印度发展情况较为了解的印度裔欧美学者的观点,印度而今的主要发展优势在于,因为人口基数大,又没有控制出生率,因而青壮年在总人口的比率较高,这让已经步入及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某些国家着实羡慕嫉妒恨。此外,印度部分阶层确实较好的维系了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加上英语国家的背景,很多出自这些阶层家庭的印度学生可以做到几乎毫无障碍的融入美国,印度一些城市也有效承接了美英等英语国家外包的部分服务行业和高科技产业项目。
与中国相比,印度在美国眼中是盟友角色,连日本也在积极与之拉近关系,地缘政治背景中只有一个半主要对手,很少有人将印度作为假想敌。话说回来,这年头学霸招人嫉妒,谁有心思去编排学渣啊……
言归正传,我们来说《不确定的荣耀》这本书。书作者阿玛蒂亚·森很有名,现任全球顶级名校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长(从培根到拜伦,从罗素到查尔斯王子,都是该学院的校友),1998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另一位作者让·德雷兹则是阿玛蒂亚·森的长期合作作者。
这本书开篇就指出,印度独立以来,经济发展成就突出;社会发展成就也很显著,预期寿命已经提高到66岁,婴儿死亡率从1951年的千分之一百八十降低到本世纪初的千分之四十四,女性识字率也达到了65%。这些发展成就已经可以很好的证明,独立后的印度自己实现的发展,要远远优于“慈爱的”英女王的殖民统治时期。
说完成就,来看问题。书作者强调,印度的发展水平还很低,各方面的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医疗发展都大幅落后于中国,一些方面甚至比穷国孟拉加国更糟糕;印度电力、城市供水、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当滞后;部分地区贫困现象蔓延……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印度的发展基础不好,主要是因为1991年前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在1991年启动改革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种说法不能说毫无道理(说对了前半句),但印度改革后的发展情况,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美好。阿玛蒂亚·森想要告诉读者的是,印度改革走的路线,就是主流经济学家倡导的政府最小化,把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改由市场提供,最终产生出可以很好服务于少部分中上收入阶层、技术和装备条件一流的民营教育、医疗等服务产业,以及停留在19世纪水平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