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宏观经济环境稳定,较好支撑科技强国发展。尽管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新常态”,但2016年GDP增长率仍位于全球第二位,与排名第一的印度“龙象之舞”受到全球关注。中国的通胀率在被评价国家中最低,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在军事实力方面,国防科技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科技兴军战略思想,必须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近年来,中国同周边地区总体保持和平稳定。根据瑞士信贷以及全球军事实力(Global Firepower)两个排行榜,美国、俄罗斯、中国均排在全球军事实力前三位。
三、中国的4大不足
中国科技的基础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人才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科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偏弱。从具体指标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基础研究投入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我国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严重不足,2015年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共投入R&D经费716.2亿元,仅占全国R&D经费投入总量的5.1%,与世界发达国家基础研究R&D经费投入占比15%~25%有明显差距。我国科技创新源头供给不足,部分关键领域仍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对世界科技发展贡献不足。中国ESI高被引论文比例相比美国较低,据ESI数据库2007—2017年论文数据显示,美国ESI高被引论文数排第一,占全球25.33%,我国该比例仅为7.66%。中国的三方专利和PCT 专利虽然快速增长,但仍远远落后于美、日两国。
二是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不足,人才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仅有1位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获得者,而9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科睿唯安发布的2017年高被引学者名单上,美国学者人数最多,达到1644人;中国虽列第三,但仅有249人,人数不及美国的六分之一。根据《2017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2017年,我国在纳入统计的118个国家中,位列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排行榜的第54位,对全球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瑞士、新加坡、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位于前列。
三是知识产出的转化和经济效益不足,科技软实力尚未显现。尽管我国在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数量上全球领先,但在知识产权收入占贸易总额比重、印刷和出版生产占比、文化和创意服务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这三个指标上均处于明显劣势。其中,知识产权收入仅占贸易总额的0.05%,远低于排名前两位美国(5.1%)、日本(4.7%)的水平;印刷和出版生产占比仅为0.5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其他金砖国家;文化和创意服务出口仅占贸易总额比重的0.03%,远低于排名前三位的美国(1.98%)、比利时(1.65%)和以色列(1.26%)。这些指标偏低表明我国知识产出向经济转化能力偏弱,科技软实力输出及经济效应发挥不足。
四是科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偏弱,产业结构仍待转型优化。根据耶鲁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发布的全球经济体《生态环境表现指数2016》报告,我国综合排名第93位,在25个评价对象中的排名仅高于印度。在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等民生健康方面,我国的排名靠后(均为19/25位),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从科技进步的经济成效看,劳动生产率反映了一国科技创新活动的经济发展成效和宏观影响,是决定一国经济未来增长性的标志性指标,体现了从科技强到经济强转变的最终效果。2016年,中国劳动生产率为1.4万美元/人,从绝对水平比较看,近似为日本的1/3,美国的1/9,瑞士的1/10,相比发达国家落后明显。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过程中,劳动生产率偏低表明产业结构仍侧重于劳动密集型,未来亟需加快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和升级,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再到经济强的驱动效应。
四、总结和建议
世界科技强国评价指数表明,中国还处于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进程中,在某些领域已崭露头角,但在知识产出的质量、高水平科技人才、创新制度环境,以及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方面依然短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