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超高清视频显示在各行业的应用。
深度挖掘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文教娱乐等行业对超高清视频的应用需求与场景。
推广超高清视频显示在工业可视化,缺陷检测、产品组装定位引导、机器人巡检、远程医疗、内窥镜手术、医疗影像检测、构建公共安全超高清监测与智能化预警体系、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辆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应用。
合理布局、规划场景落地路径,支持创新场景应用新模式,加快超高清视频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培育扩大市场需求,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四)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发展规划指出,坚持产业链提升和生态链建设并举,以推动终端产品及应用系统生态化为主线,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基于5G智能终端产品,面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提高智能硬件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打造智能终端产品矩阵。
1、加快智能终端新产品开发及应用。
加强人工智能、新型人机交互、智能感知(包括SLAM、眼动追踪等感知交互)等技术在终端产品的应用,重点发展基于5G的移动终端、穿戴终端、家庭终端、支付终端等消费智能硬件产品。
大力发展面向健康医疗、体育运动、娱乐社交等领域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面向零售、金融、电力、工业等特定行业,发展满足行业需求的专用智能终端产品以及定制化终端产品,加快形成行业应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2、加快智能终端主流生态建设。
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智能终端入口、连接、生态全链条布局,提升在国际主流生态中的参与度、贡献度和影响力。
推动建设软硬件适配验证平台,鼓励智能终端企业开展国产自研操作系统的适配验证,制定可穿戴设备与手机及其他设备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接口标准,促进智能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等其他智能入口互联互通。
加快发展基于“云+AIOT+内容”的多场景智能终端应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智能终端生态联盟,带动中小企业打造全场景终端生态。
(五)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发展规划强调,以“瞄准高端、设计引领、应用牵引”为主线,建立智能传感器全流程设计体系,聚焦终端应用和智慧城市感知两个重点领域,加快突破一批重点产品,打造传感器创新城市场景,引导智能传感器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聚集,将南山打造成智能传感器硬科技产业基地。
1、建立设计实现支撑体系和企业培育服务体系。
聚焦声学、光学、生物和运动等领域高端智能传感器研发,打造集传感器总体结构设计、敏感元件设计、加工工艺设计、外围电路设计、软件算法设计等内容的全过程设计体系,支持龙头企业设立智能传感器工业设计中心,探索组建智能传感器工业设计研究院。
推动智能传感器设计与验证软件工具开发及应用,提升器件结构设计与验证、MEMS+ASIC协同设计、产品性能仿真等方面的软件和IP核库开发,重点培育具有首版次软件研发与推广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2、以应用带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
推动智能传感器企业嵌入国内外应用端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支持开展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等领域的供应商资格认证,推动智能传感器企业向模组、设备、系统和解决方案等产业延伸。
鼓励终端应用企业的智能传感器供应商落户集聚,支持潜在新产品优先纳入本土供应链体系。
引进培育全球知名电子元器件经销商和集成商,为智能传感器企业提供规模化经销渠道。
加快传感器产品在南山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示范应用,依托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环境监测等领域前端感知网络建设,实施“321”应用计划,力争在每个应用领域南山至少拥有3种传感器系列产品、2家代表性企业以及1套整体解决方案。
3、打造满足小批量微纳制造的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建立基于MEMS工艺的8英寸或12英寸研发中试产线,加快搭建智能传感器检测检验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设计、制造、快速封测、应用示范推广等服务。
支持龙头企业与终端应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成立智能传感器产业联盟,积极争取市级创新中心落户,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
发展规划认为,要突破关键软件短板,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优化产业生态、深化融合应用,全面提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
1、突破关键软件短板。
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软件平台、应用软件等多个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