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小型化”的日本厂家
过去,电子产品的进步主要是以半导体为中心的“小型化”的发展(也就是所谓的“摩尔定律”),同时附加很多功能。如今,电子产品的进步主要是体现在当今发展到顶点的智能手机、以智能手表(Smart Watch)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这些产品都是通过电池驱动且具有较高的计算(Computing)功能,另外也具备摄像、运动(Motion)、气压、温度等多个传感器。
智能手机(Smartphone)和智能手表(Smart Watch)的“智能(Smart)”同时具备两层含义:“智慧、聪明”和“小巧、轻薄”。
曾经的日本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制造更小型的产品,创造并拥有了较高的质量,得以引领全球技术的发展。日本曾通过电子计算机、手表、携带式收音机、音乐播放器(Player)、紧凑型数码相机(Compact Digital Camera)、集成电路录音机(IC Recorder)等一系列的优秀的电子产品拓展了世界市场。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笔者都是在美国的硅谷度过的,当时的美国及许多国家的电子商店都充斥着日本产品。
所谓的小巧、轻薄——“轻薄短小”是日本产品的压倒性的绝对优势和特点。
现在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上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的等距今20-30年前的具有历史性(Historical)意义的产品,并进行定期分解。并不是为了与今天的产品进行对比,而是为了汇总当时机械地(Mechanical)组合的产品如何被今天的电子产品所取代的。
即使是今天日本的产品依旧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很多产品依旧很优秀。但是,一些粗糙、不精致的产品也随处可见。
图1是中国产的手机,可以实际用作通过通话和通信,其大小约是3个100的日元硬币,几乎小到难以使用。但是,就这在样小巧的产品中却安装了用于通信的芯片、虽简易却具备可以进行简单的运行程序的处理器,虽然不能用于主要用途(Main Use),但是可以用于紧急情况(Emergency)下使用。
图1 中国正在竭尽全力开发“轻薄短小”的产品
像以上这样的智能手机正诞生在中国。真的能卖得出去吗?——没问题!问题在于是不是想卖,正是因为有生产这一产品的土壤存在,才得以生产和销售。实际分解一下此产品,框体和基板等虽然尺寸小巧,却和正常尺寸的产品一样都被精心地安装在手机里。
如今,“轻薄短小”成了中国的“看家本领”!
如手掌般大小的智能手机
中国深圳厂家Anica Technology的超小型智能手机——“K-TOUCH i9”,有数家这类智能手机在中国销售产品。其尺寸约是一般智能手机的一半左右,显示屏约为3英寸左右,重量约为3g左右,但智能手机应具有的基本功能都具备。是“第二手机(Second Smartphone,如果想要两部手机的话,第二部手机就是Second Smartphone)”的不错选择!我们公司购买了两部手机分别用于分解和实际使用(近日,第二部也被分解了),小巧、携带方便,并且尺寸合适。
图2 “K-TOUCH i9”的外观
当今智能手机的主战场是搭载6英寸以上的显示屏、摄像头的“多眼化”,为此,在智能手机“大型化”的同时兼具正好尽收于手掌的尺寸,刚好可以在电车等交通工具中舒适地操作。
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是Android 8.1。虽然体积小,但也配备了之前流行的单眼500万像素的摄像头,也配有Wi-Fi、Bluetooth、LTE通信。
在智能手机的最前线几乎看不到任何日本厂商的身影,所以有不少日本人认为,真想买一部这样的手机当做“第二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