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资深专家 » 精英人物 » 正文

不走寻常路 徐鸿涛勇闯毫米波雷达领域


  来源: 问芯Voice 时间:2020-06-23 编辑:仪器仪表WXF
分享到:



由于国内在毫米波技术的起步稍晚,没有足够的对标企业来定义产品,因此更考验初创企业在商务判断上的前瞻性。


徐鸿涛认为,如果只看到当前的市场需求去做产品,一旦市场的风向变了,按照芯片研发周期至少 2~3 年,企业根本来不及转向,这也是很多项目失败的原因。


要预判 2~3 年后市场需要什么,团队要具备很强的前瞻性布局能力,不仅在商业判断上要狠、要准,将需求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也要快,用做一份 “事业” 的热诚和信念去做产品,而不是利用渠道资源去催熟一门 “生意” 的长、熟、落。


正如同矽典微的企业文化,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这也是徐鸿涛想要探索的“道”。


用颠覆性产品,去打差异化市场


毫米波传感器的应用是从国防、军工等寡头场景中开始的,如何让高高在上的技术在物联网应用场景中落地开花?


毫米波传感器


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尺寸、功耗、成本。观察市场上的竞品可发现,现有的雷达传感器很难达到 “无处不在” 的广泛应用,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巨头们锁定车用市场来主导、定义产品,想让毫米波芯片的从成本、功耗、尺寸上大刀阔斧的改动,本身就很难。


同时在智能物联时代下的终端设备又极其要求对 “短、小、轻、薄” 达到极致,这就让夹在中间的创新型企业非常难快速推出差异化的产品来抢占市场。


徐鸿涛直言不讳,要和国际大厂去竞争车用市场是一条蜿蜒又迂回的路,不论是模仿同类产品打价格战、还是不断迭代出新产品去替换短期需求,都将困难重重。


这也是为什么他决定不让矽典微锁定汽车作为第一个应用市场。以目前的公司规模,更适合做差异化市场,当然首先要实现功耗、尺寸、成本上的优势,就非常有技术挑战。


从 2018 年矽典微成立之初,团队仅用两年时间完成了智能毫米波传感器系列的研发。以单芯片技术整合了毫米波收发模块与智能算法模块,将 SoC 集大成于 4x4 毫米之间,配以百毫瓦级超低功耗和极具竞争力的成本,让它能更快速适配于各类物联网智能设备。


智能化应用场景棋布星陈,多传感器融合成为必经之路


不做车用市场,那矽典微的第一个毫米波传感器产品要从哪里切入?消费电子、商业和工业应用、公共设施的高度智能化趋势会是答案。


毫米波传感器应用


应用上,无人机和高端巡航系统中的毫米波传感器用于定高、避障的功能已是基本标配; 在公共交通的管理中,毫米波传感器用于检测车速、车流量更是不可或缺; 在智能家居应用中,传统的接触式控制方式,也正陆续被智能传感器所替代。


徐鸿涛强调,这些应用本身在飞速成长,市场的规模和增速是可以被统计出来的,由于缺少针对性的高性价比产品,毫米波传感器迄今为止的市场渗透率非常低,而低功耗、小体积和低成本创新产品的出现,将获得巨大的增量市场。


再者,会移动的终端设备都会需要传感器,目前大部分是通过视觉技术来做定位,而商用市场的发展需要多传感信息融合的方式,规模较大的机器人厂商已开始探索与视觉与毫米波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方案,同时也带动客户配合一起发展应用生态。


目前很多感知层的应用场景,都急需传感器向全天候、智能化发展,比如搭载了光学感测器的终端设备,在夜晚或者没有光源的环境下就无法实现感测。


此外,安防监控设备为了清晰监测的目的,只能舍弃设备的隐秘性,而暴露在外的监控设施会让周围的人明显感觉到不适感。


“由于毫米波雷达的天然特性,在高光和无光源的情况下,依然能检测物体并提供物体的距离、速度和角度信息,同时能适用于雾气、烟雾和降水等环境,是真正的 “全天候” 传感器。”对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优势,徐鸿涛赞赏有加。


比如交通领域就是需要雷达和视觉相配合的经典案例。交通道闸会先通过雷达传感器监测是否有车辆进出,再通过摄像头采集进一步的车辆信息。


无人机在户外环境下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阳光直照、水面反光等问题,对信息的采集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和雷达进行互相配合。


在工业领域,毫米波雷达技术已经是很多工业监视领域不可或缺的“眼睛”。无论是智能工厂、智能城市、楼宇自动化等,都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来侦测周边环境,以及侦测物体的距离、角度、速度等信息。


感知层智能化,是物联网时代无可避免的趋势,多传感器融合的需求正与日俱增。“毫米波和视觉是天生互补的两种传感技术,视觉做不了的地方,就让毫米波来支持。” 徐鸿涛坦言。

关键词:徐鸿涛 毫米波雷达领域    浏览量:15168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