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资深专家 » 精英人物 » 正文

不走寻常路 徐鸿涛勇闯毫米波雷达领域


  来源: 问芯Voice 时间:2020-06-23 编辑:仪器仪表WXF
分享到:



“国内半导体技术的演进一直在跟随欧美的路径,大趋势上可说是有志一同,但过程中,从产业较弱的环节切入、瞄准市场需求正向设计产品,比投身人才济济的领域,更能助推国内智能物联网的生态发展,对创新创业公司也更具挑战。”


这是矽典微创始人兼 CEO 徐鸿涛博士与问芯Voice 对谈时,聊到为什么会选择毫米波雷达这个在国内算是非常启蒙阶段的领域,所提出的看法。


徐鸿涛


从徐鸿涛的创业抉择可以看出,他看重创业价值的体现,更胜于赶流行做创业这件事,他也并非是个盲从于 “蹭热点” 去做 “me too” 产品的人。


绕开人多地方,推开白花花银子


圈内人谈到毫米波技术时,首先会联想到车用市场,但徐鸿涛表示,他为矽典微定义的第一款产品却未深入此市场。就因为这个避开 “人群拥挤” 的决策让公司错过不少投资机会,甚至很多投资人会开宗明义说,“做车用,我就投你们!”


即便如此,也并没有改变他对公司初期产品走向的预判,将底层和顶层的商业逻辑想透,明确定义了产品技术路线后,忠于创办矽典微的初心与初衷,不盲目迎合市场热门概念,这就是矽典微 “生根破土” 的第一步。


毫米波传感器芯片的研发向来是国际半导体巨头的战场,他们在全球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但对中国下游企业的支持十分有限,而国产化高性价比的毫米波芯片更是市场空白,这也是驱使徐鸿涛回国创业的契机之一。


大环境对了,回国创业水到渠成


在外深造的十余年间,除了在技术上的积累和完整的大型芯片研发项目的锤炼之外,徐鸿涛喜欢探索、爱打破边界的性格,也让他更想通过自主研发和创业,把技术转化为商业化应用的产品。


完成博士的学习,徐鸿涛即被全球知名的芯片公司聘任,之后长达十年的系统化学习和成长,让他从专注于技术研发中看到了更多适合自己破界向外发展的可能。


在与公司的 “七年之痒” 来临那年,他曾想过要跳脱一成不变的环境,虽然最后还是被公司慰留下来,但他仍然坚持把想要实现的技术产品在内部推进测试。


持续一贯的积累和能力的加强,也为破界而出的创业梦想积聚能量。


矽典微


2013 年,应复旦大学同仁的邀请,徐鸿涛利用假期回国到母校学术探访。据他回忆,当时国内无论互联网、软件、系统企业如手机和智能化应用等都表现出极大的供求吸引力,但在芯片、材料等集成电路相关技术环节仍是短板。这样的大环境和市场巨大的潜力如同鼓槌,敲击着他的心弦,也启动了他归国创业的倒计时。


徐鸿涛认为,想清楚底层的商务逻辑,比一味投入技术研发,对初创型企业来说更重要。在美国科技圈的多年经验也警醒着他两个道理:

一,是大企业并非永远不会被打败

二,是做得早未必会带来长远的成功


以往领导大型芯片研发项目的经验让他了解到,组织越大,判断和决策也容易随之变慢,遇到问题要及时转向会更不容易。


许多失败的案例也证明了,产品做的早,成为先烈的风险性也更大。很多时候一个产品的概念创造者没通过时间的考验,放弃后反而被竞争公司找到了新的应用亮点,在正确的时间点上解决应用和技术问题,让迭代后的产品冲击市场,从而形成商业上的成功。


“事业”非“生意”,团队要有前瞻性


谈到商业逻辑,徐鸿涛的言谈间有着满满的热情与兴奋。他也与问芯Voice 分享刚回国创业时,看到国内三种类型的商业机会:


第一种类型,是做替代产品,也可以说是做 “me too” 产品。

此类芯片产品在市场上有非常大的需求量,也有很多竞争对手在长期的角逐,要成功只要坚持一句话:更低的价格,不太差的品质。


第二种类型,切入已经存在已久的技术领域,比如蓝牙芯片。这类芯片公司很多年前就存在,但仍有小公司前仆后继地挤进来。利用成熟的技术在不同应用市场中,寻找新出现的机会点去突破。


第三种类型,是紧抓市场出现的新机遇,在技术突破的可能性上,很多前沿技术的追逐者都看到了,也都可以去实现场景应用,因此,更需要创新团队之间较量融合技术到产品的商业化能力、融资能力、让市场认可的综合能力。


最后一条路是最需要磨砺的,徐鸿涛选择从 “hard 模式” 开启创业之路,背后是他和创业团队数十年的集成电路领域的深厚资历、跨国企业销售管理经验作为支撑,再结合毫米波射频技术为底层支撑;同时从顶层逻辑上让毫米波传感器适用于大量、丰富的智能应用设备领域。


关键词:徐鸿涛 毫米波雷达领域    浏览量:15168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