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近年来,传感器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传感器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物联网的未来已来,传感器的爆发期也将到来。在这一进程中,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和标杆人物逐渐显现,如灯塔般照亮产业发展前行之路,引领中国顶尖品牌的不断涌现,成为科技由大到强的微观象征。
围绕如何发展和进一步推动中国传感器产业在智能时代的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发展,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借助“感知领航标杆人物评选”契机,联合感知芯视界推出“传感器国产化的进阶之路专家谈”系列报道,采访相关领域的行业领袖和专家,探寻传感器国产化之路的发展方向。
近日,感知芯视界记者对苏州慧闻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慧闻科技”)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孙旭辉教授进行独家访谈。针对气体传感器技术演进方向、未来发展趋势、创新人才培养、传感器“卡脖子”破局之道和生态产业链建设等热点话题,孙旭辉道出了他对行业发展的见解。
孙旭辉教授 苏州慧闻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孙旭辉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继续进修,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香港城市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后。随后他留在美国国家宇航局工作。
2009年,孙旭辉追随博导李述汤院士一起到苏州大学创立了苏大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作为顶尖技术咖,孙旭辉已在SCI收录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他引8000余次,H-index 50。获得美国专利3项,PCT专利2项,中国专利40余项。
2014年6月,孙旭辉和他在美国宇航局的同事、还有清华的同学及苏大毕业的学生组成的科学家团队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慧闻科技,专注于先进智能气体传感器研发生产并提供智能气体传感解决方案和人工嗅觉综合服务。2018年,慧闻在昆山建成了年产千万颗MEMS气体传感器芯片的生产线。
在访谈中,孙旭辉看好MEMS工艺的气体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市场。他认为,MEMS气体传感器小体积、低功耗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未来会有新的应用市场需求,比如说智能家居家电、品质监测和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将是全新的增长点。
在谈到传感器卡脖子问题时,孙旭辉坦言,其实我们国家在往往买不到传感器的情况下,我们反而能够做好传感器。“不是说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是因为我们之前没有把‘力’发在这块,没有找到突破口。因为能买得到,就不会花更大力量去研发。那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情况,加上国产化替代的趋势,给了企业很好的机会去做深度研发。”
下面让我们走进这场短暂但富有意义的采访......
以下是对话内容(有删减):
大咖观点:“气体传感器在智能家居、品质监测和医疗健康等应用是完全新的增长点。”
Q:请您介绍一下慧闻在国内首条千万级MEMS气体传感器生产线情况。
孙旭辉:我们的生产线主要是通过MEMS基板加工,然后涂覆纳米气敏材料,封装形成MEMS气体传感器芯片。具有低功耗、小体积、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智能化的优点。因为体积小、功耗低的特点可以组成阵列,加上算法后可以做出一些人工嗅觉的解决方案。
我们这条线目前产能是每年1000万颗传感器,且高度自动化。如果后面市场的需求增大,我们很容易做到两三千万颗的芯片规模。
Q:请您谈谈气体传感器成本如何?慧闻有哪些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
孙旭辉:一直以来气体传感器产业由于其涉及多学科领域,在众多传感器种类中属于技术难度大并且发展缓慢。气体传感器的工序和本身的原理以及工艺都比较多,所以相对来说,气体传感器的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工业安全等传统领域有一些强制性的应用,涉及到产品认证,所以整体成本比较高。
那么做MEMS传感器有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就是通过MEMS工艺,将传统半导体气体传感器低成本、批量化生产,大大降低传统传感器的生产成本。同时,MEMS气体传感器因为在民用、商用等新领域里的规模应用,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Q:请您谈谈气体传感器的应用市场有多大?后续气体传感器的增长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