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改编自《经济观察报》
作者:沈怡然
曹志平认为,中国的汽车和工业在电气化和低碳化领跑全球,这也是对半导体产生巨大需求的动力之一。未来,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源、边缘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等关键领域也是半导体的长期增长市场。
“当前的半导体周期受多因素影响,汽车和工业市场也经历一定波动,这两个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意法半导体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志平认为,市场的转型叠加周期影响,正为意法半导体及其客户带来机遇和挑战。
意法半导体(STM.NYSE),这家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老牌半导体公司在全球有20万客户,其生产的芯片遍布汽车、工业、个人电子设备、通信等。半导体业内流行一句话,“只要有芯片,就有意法半导体”。
2024年是意法半导体入华40周年。40年来,这家公司在中国的角色发生很大变化,从刚入华时的产品销售,逐步扩大业务版图,最终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消费电子等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
目前,意法半导体在中国有大约4500名员工,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0%,有17个销售办事处、1个后端封测工厂及7个技术创新中心,还有多个联合实验室。
曹志平认为,中国的汽车和工业在电气化和低碳化方面领跑全球,这也是这两个领域对半导体产生巨大需求的动力之一。未来,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源、边缘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等关键领域也将是半导体的长期增长市场。
曹志平全面负责意法半导体在华的发展战略和业务运营,是这家公司历史上首位加入执行管理团队的中国籍成员。2023年,他协助总部与国产芯片企业三安光电在中国合资建厂,这也是该公司首次在中国设立晶圆生产设施。“我们希望进一步强化中国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参与者这一角色。”曹志平说,中国市场规模大、机会多、节奏快、创新活力强,公司正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模式,让自己深深扎根于中国,坚持“中国设计、中国创新、中国制造”的本地化策略。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并做到未雨绸缪,意法半导体主张多元化的产品组合策略,以降低该公司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这也有助于发现新的市场机遇。
▲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志平
|对话|
最看重的市场机会
经济观察报:目前意法半导体最看重中国的哪些市场?
曹志平:主要关注中国的汽车、工业、消费电子和物联网,尤其是汽车市场。
举例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趋势意味着下游厂商需要配备大量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技术以及智能化、网联化的相关电子设备。
这些设备的核心就是各种半导体器件。比如,车规级微控制器就像是汽车的大脑,负责处理车辆的各种信息并执行控制指令;功率半导体负责汽车电池管理和电机驱动,它们必须承受高电压和大电流,保证车辆的动力输出;传感器用来监测车辆的速度和温度,确保车辆的安全和可靠运行。一辆电动汽车从汽车底盘、座舱、门禁再到智能驾驶等系统都有意法半导体的产品。
当前,中国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也发生了一些整合变化,车厂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零部件的软硬件开发,甚至芯片的定义中。过去,我们更多扮演子级供应商的角色,如今,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倾向直接与我们沟通交流。我们已经与理想汽车、吉利汽车等中国车企达成合作。可以说,中国汽车离不开半导体,半导体也离不开中国汽车。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看待中国工业市场对半导体的需求?
曹志平: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在自动化、电机控制和电源与能源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