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资深专家 » 精英人物 » 正文

睿感市场营销副总裁邓川军:争取打造成一家传感器的平台公司


  来源: 感知芯视界 时间:2021-10-20 编辑:清风
分享到:



反过来说,产品在国内的应用也促进了整个公司产品的研发进度和使用进程。比如,我们的车规级产品在欧洲认证可能需要3年-5年时间。但国内客户效率更高。特别国产替代的情况下,产品从严格测试到上车使用,快速缩短了进程。所以,市场良好的认可度和提升产品研发进程的相融合是非常好的一个方面。


Q:据了解,睿感总投资1.4亿美元的传感器项目生产用于汽车制造、智能家居领域的高端传感器芯片。请您介绍目前项目的具体情况。


邓川军:这个项目是2020年2月份在章丘启动剪彩仪式,在建设中也受到些许疫情影响,部分设备、技术支持建设、欧洲技术人才无法及时到位。但总体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我们计划今年年底整个工厂完成建设,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正式开业。


“芯片危机和自主可控的双重影响,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产业机会。”


Q:请您谈谈目前MEMS市场情况和中国MEMS发展情况。未来驱动MEMS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邓川军:MEMS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微机电系统,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芯片加工工艺,尤其是制造传感器。以往电化学或物理结构的传感器工艺复杂,价格昂贵,且可靠性有待提升。所以欧美国家从上个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开始研发和使用MEMS技术。


MEMS技术一开始可能在军事上应用较多,但后期最主要推动力是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特别是苹果手机首次使用MEMS加速度计,开启了MEMS传感器的发展热潮。用MEMS的技术去制造传感器逐渐成为主流。


MEMS传感器使用场景最多的是消费电子,现在40%-50%的市场是来自于消费电子领域的手机、平板、电脑、TWS耳机、可穿戴产品等。而且消费电子的市场都是10亿值这样的级别来计量,其市场头部地位当仁不让,是MEMS传感器使用的主要方向。目前消费电子更多细分领域还在不断研发多种类传感器,这一市场一直在呈上升趋势。


第二块最多的应用市场是汽车电子。目前一辆汽车上有很多类传感器,比如CMOS传感器、雷达、激光、人机互动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防止打瞌睡传感器等。特别是随着自动驾驶的更新迭代,传感器的使用量呈爆炸式增长。


第三块应用市场是是工业领域,比如工业制造、工业4.0、黑洞工厂用到的传感器会越来越多。另外,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慧医疗这些场景,传感器应用也非常多。所以整个这些应用领域对传感器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趋势。


而传感器类别中,基于MEMS基础和工艺的传感器将呈现显著的增长,这得益于MEMS带来的好处有微型化、低功耗、低成本。未来传感器与边缘计算、AI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将会更加的智能化和高性能。可以看出,MEMS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的挑战是传感器种类太多,需要比较好的共性平台来实现多种传感器的制造或技术支持。


Q:请您谈谈目前国内传感器行业发展的痛点有哪些?这些痛点如何破局呢?


邓川军:传感器在国内的市场应用是非常活跃的。可以看到物联网这一块,中国市场全球最大。智能汽车领域,中国同样拥有最大的市场。进一步说,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随着智能制造升级、产业升级,这些都离不开传感器。


但痛点是中高端的传感器80% -90%依赖于进口。所以我们也能感受到国内传感器产业发展比较艰辛,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我们的起步比较晚,国外MEMS可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开始,比如国外知名企业博世、ST、ADI、摩托罗拉等。中国真正开始了解和接触到MEMS技术大概是在2000年以后。


举个例子,我记得2008年,我在博世负责中国业务的销售。在国内销售交流中,很多人的认知是博世的产品有冰箱、洗衣机等,他们对博世拥有MEMS芯片感到好奇。我想从那个时候,大家才慢慢接触到MEMS相关产品。


第二是传感器跟标准的数字芯片和逻辑芯片不同,MEMS传感器涉及到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电路、半导体工艺等,是一个复合型、跨学科非常多的器件。这也导致传感器从研发设计到制造生产时间跨度较大。


另外,传感器有很多产品是非标准化且种类繁多。粗略估计,全球传感器种类共有两三万种,国内能做的传感器种类可能有六七千种。不同于CPU、GPU普适性强的特点,传感器种类多,每个细分方向使用量相对就少,无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应和成本效应。所以,投入大产出低的情况下,大家的积极性也不高。


关键词:传感器 睿感 MEMS 邓川军    浏览量:17328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人物专访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