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新闻如果是要配合战忽局工作,那么大可无妨。如果是正经向自己人普及,那就大可不必。对于每一起相关新闻,我们都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其内生机理与来龙去脉,便会发现“搞个大新闻”其实给舆论引导带来了很大的偏差。
譬如印尼加征关税,是只针对轻工基础行业,要保护就业,在中国出口版块里占比不大,并希望吸引中国投资,靴子迟迟没有落地[11]。
土耳其、巴西加征新能源汽车关税,也有保护本国产业和吸引投资的意图,其中土耳其在获得中国车企投资承诺后,已经撤销了关税[12]。
而巴西则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长期关税为零后进行加增,且据巴西外贸统计系统“Comex Stat”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巴西从中国进口乘用车总额达到11.4亿美元,同比上升466%[13]。虽然有在关税落地前“突击出口”的因素,但是巴西国产替代能力较为薄弱,后续相关外贸料仍将保持平稳发展。
印尼、土耳其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施加关税,还可以延伸出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
伴随着发达国家率先举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已经遭受扭曲的世界市场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其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笔者认为这也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大现实问题。当发达国家带头逆全球化后,处于相对幼弱地位的第三世界国家,采取本就不多的贸易工具就会显得相对粗暴一些,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哪怕同样是挥舞关税大棒也存在极大差别,可以化用当年丁仲礼院士对碳排放公平性的指正,发展中国家也有发展权。他们保护本国产业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发展权是值得尊重的。而我们彼此之间的合理权益未必完全兼容,也不可避免会带来包括贸易在内的冲突。
如何回到上文所讲的基于国家利益、发展阶段、政策出发点、特定领域商品,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化解矛盾,把“贸易自保”变成“贸易互保”,并由此带动自身的产业升级与服务优化,实现“以开放促改革”,无疑是能够展现中国在“全球治理新方案”这个大课题上的意愿和能力的。这也是中国在外贸领域能否转危为机的考验,也相信我们国家能答好这道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