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25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近期,据国外消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全金属微型光电信号转换器。项成果突破了业界的共识,是该领域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已在《科学》期刊上发表。据了解,光信号在金属中的传输距离最高只能达到100微米,目前微电子器件中的光电转换单元需使用玻璃材料。
近日,韩国济州国立大学机电工程系的研究人员最近使用3D打印为传感器系统创造了一种创新的新设计。而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他们的3D打印的传感器是仿照许多水下生物使用的晶须来检测猎物,并且能够以非常高的精确度跟踪和测量水下涡旋。
近日,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吴翔教授、陆明教授和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张树宇副教授合作团队,基于所研发的高增益硅纳米晶薄膜,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个全硅激光器。这一成果近期在Science Bulletin以快报形式报道。
近日,来自河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浦公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的7位技术专家和和来自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财务专家组成验收专家委员,对由上海计量院机械制造所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超声水浸探头声场测听测量装置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地球观测在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中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其为经济社会建设、灾害预测应对、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着必要的支持近日,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下属的亥姆霍茨研究联盟的研究项目“遥感和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EDA)将为此进行科研探索。
近日,据外媒报道,汽车公司和科技公司都在争相实现完全不需要人类司机的无人驾驶汽车,这可能最快今年就能看到。许多公司已经在公路和城市街道上测试小型的无人驾驶汽车车队,但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这些车辆里面都配有测试驾驶员或者工程师,以防意外发生,他们好随时接管驾驶盘。
日前,美国防部正计划研发以“激光充能”为动力的“蝙蝠”无人机。当提到激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时,人们会先和防空、反导及致盲等硬杀伤系统和效能联系起来,但实际上,激光技术在雷达探测、能量传输等其他方面也有发挥作用。那么“激光充能”技术对未来无人机的作战性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近日,在韩国研究人员的努力之下,UNIST(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块弹性电池。据悉,这电池在被拉伸的同时又可以保持其原有性能,安全可靠,可以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
近日,由怀柔科学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的“中欧静止轨道毫米波大气探测仪样机”通过验收。据悉,这次联合研制的“静止轨道毫米波大气探测仪样机”将为我国乃至欧洲新一代气象卫星,特别是为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毫米波三维探测能力,领跑国际气象卫星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近日,据消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JAXA)成功发射了一枚用于在“超低轨道”运行的卫星。超低高度试验卫星“燕”(SLATS)重量400公斤,据介绍,这是首颗在高度低于300公里的“超低轨道”上运行的地球观测卫星。通过一台尖端的离子发动机,达到效率是喷气发动机的10倍。
量子技术为计算机小型化开辟了新途径。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了一种微磁场下应用的量子传感器,可应用于未来计算机硬盘识别。据悉,这种量子传感器,能非常精准地测量我们在下一代硬盘中看到的微小磁场。同样,它对磁场的感知,也可以避免使用电极测量脑电波时产生的不精确后果。这项神奇的工具还能赋予我们前所未见的新物质状态和物质相,甚至在军事上,成熟的量子传感技术也将带来诸多益处。
近日,韩国交通安全管理局和SK电讯进行了全球首次通过5G网络实现自动驾驶的测试,测试地点是占地32万平方米的K城。测试系统利用了标准的5G网络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支持,使它们能够更有效地共享和接收周围环境与其他车辆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