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如期举行。2月18日,闭幕式完成了最后一次全要素彩排。北京冬奥会从盛大开幕到十几天的比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一片雪花的故事”“微火炬”等创意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
本次冬奥会除了中国健儿们的表现精彩非凡,中国科技的进步也值得喝彩!不少传感器相关企业、院校和研究所为冬奥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提供基于超微型芯片的温度计
本届北京冬奥会上,由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研制的可穿戴式连续智能测温设备应用于疫情监控。据悉,该设备中的测温芯片只有小米粒大小,但精度达到 0.05°C,充电一次可以连续使用10天。使用者只需用创口贴或皮肤贴,将智能体温计固定在手腕或腋下皮肤上,再用手机下载“安芯测”App并绑定该设备,体温数据变化便会清晰展现在手机页面中,可实现自动测量、自动上报后台的功能。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远端检测人员便会发出预警。
据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官网介绍,该企业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海淀区人民政府推动成立,研究方向涵盖边缘计算芯片、新型传感器、区块链、行业解决方案等。
北京中关村智连安全科学研究院:“微芯桩”自动化边坡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由天下图公司和智连安全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的北京市“科技冬奥”专项——“冬奥场馆(地)岩土构筑物灾害早期识别及自动预警应用示范”,为解除这些隐患提供了技术方案。
微芯桩智能传感终端基于失稳动力学理论设计,采集静态形变和振动特征等30多种参数,通过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物联网平台,基于安全失稳模型综合分析,实现对边坡等岩土体的安全监测及早期失稳预警。
微芯桩
据官网介绍,北京中关村智连安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家科技赋能、从事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
航天科技十一院三所:我国首座体育风洞
2月5日晚,由范可新、曲春雨、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混合团体以2分37秒348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为中国队摘得北京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在中国短道速滑这枚金牌的背后,有一个帮助运动员以完美姿态尽量消减风阻的训练“神器”——风洞。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与航天科技十一院深化合作,由航天科技十一院三所设计并建造我国首座体育风洞。
参与风洞设计的航天科技十一院三所工程师郑刘表示,在风洞中开展测试时,运动员会站或者吊在结合运动项目特点而设计的六分量传感器上,当风洞制造的风以相当于运动员运动速度的风速迎面吹来时,就可以通过六分量传感器测出不同动作姿态下阻力的变化。然后变化的数据会显示在电子屏上,运动员和教练员就会知道,哪个动作才能获得最小的风阻。
短道速滑队员在体育风洞开展训练画面
奕动智能科技公司: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表现分析系统
亦动智能科技公司研发的内嵌几十片微型传感器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表现分析系统,被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采用。该系统主要通过套内嵌几十片微型传感器的动作捕捉紧身衣、紧身裤、鞋垫、手套来收集记录穿戴者的肢体各部分的加速度、角速度等数据。
据官网介绍,海宁亦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E-MOTION)是一家提供专业级与消费者级无线运动捕捉技术以及智能整合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相比传统的光学传感器,应用惯性传感器的智能服装具备捕捉更准确、全天候、抗干扰能力强等更多优势。
重庆大学:研发监测系统 随时为临时设施“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