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灿城
2003年时,一枚欧美芯片在国内市场的稀缺程度有多高?180纳米、32个处理内核、把250万个器件集成到一块不到半个拇指大小的集成块上,卖出去可以价值11亿。
这是“汉芯一号”在当年科研经费投入。彼时从美国做电子工程师的陈进用技术自我包装,号称其团队在3年不到的时间里,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被“技术光环”包装的故事抛诸于市场之中,在当时国产芯片发展停滞多年的情况下,看起来金玉其外。
而真实故事的面纱没那么性感,那枚被捧高至获得11亿研发经费的“汉芯一号”,实则是将“摩托罗拉”芯片logo字眼打磨后替换而成,只是败絮其中的“PPT故事”。
而把时间节点拉到现下,中国半导体行业已经有了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的变化,这也在近两年芯片企业的上市数量中得到体现。Wind数据显示,2022年还未过半,半导体上市公司数量就达17家,数量超过2021年全年。另外,科创板排队的近40家企业内,就有将近20家涉足半导体领域,占比接近一半。
半导体上市公司数量统计,数据来源:Wind,36氪制图
那么,一个值得在当下时间点被抛出讨论的问题是,与过去的故事造血相比,芯片企业的真实产业价值应该如何体现?二级市场上看,车规模拟芯片头部企业纳芯微如今市值已经超300亿,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头部企业思特威市值接近200亿。这两家在上市首日就呈现了逆势而行的状态,前者在科创板多家公司破发的情况下,首日涨幅仍超10%,随后股价一路上涨突破300大关;后者则在一开始就高举高打,上市首日的涨幅就接近80%。
已被资本市场掂量的公司能直接展示票价高低,而处于上市进程中的企业更能探究其在产业链条中的价值塑造。这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晶华微,这家近20年企业,在上市前仅进行过一轮Pre-IPO轮融资,但却凭借高利润支撑着其长期以来现金流为正,仅靠自身收入就能够支持企业的发展。
近日,晶华微向上交所提交注册,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拟募资7.5亿元。一家典型芯片企业20年发展中的投入与变现,落实于纸面之上,可以从其招股书中读出一二。
稳扎稳打、高位快跑、跳板上市
2018-2021年,晶华微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017.70万元、5973.32万元、1.97亿元、1.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8.81万元、1111.86万元、1.00亿元和7735.15万元。也就是说,在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净利润仍翻了超8倍之多,平均下来,疫情后的两年中,晶华微净利润在50%上下波动。
晶华微2018-2021业绩,数据来源:晶华微招股书,36氪制图
疫情推动是晶华微可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但并非晶华微持续增长的全部因素。
先从产品上说,晶华微的主要产品为基于高精度ADC的信号处理SoC解决方案。SoC(System on Chip,芯片级别系统)指的是能够实现专用目标的集成电路。举例来说,疫情之下的刚需测温产品,就需要用到红外测温SoC芯片,该芯片的作用是能够让温度数值在测温枪屏幕得到最终呈现。
耳温枪内部结构(左),SoC解决方案功能示意图(右),资料来源:晶华微招股书
测温产品只是下游应用之一,晶华微的芯片还可以用于医疗健康、工业控制及仪表和智能感知领域。其中,医疗健康SoC芯片和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是主要收入来源,2019-2021年合计占比超95%。
晶华微2019-2021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数据来源:晶华微招股书,36氪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