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政策驱动下产业链趋于完善,场景从党政市场向重点行业深化。信创核心在于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化 IT 底层架构和生态体系,实现硬件和软件等层面的国产化替代。2018 年开始,在美国对华为、中兴等企业采取技术制裁的背景下,信创进入快速推广期。目前,国产化节奏正处于从“可用”向“好用”演进的阶段,党政之后,金融、电信等行业率先进入落地阶段。 接下来 3-5 年,一方面是党政信创下沉到县乡镇市场,另一方面是金融、 运营商、能源等关键行业信创接力。
信创大概率带来 IT 标准的重构,中短期为相关厂商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短期看,随着信创从党政走向关键行业市场,参与者增加,生态逐步完善。长期看,IT 产业标准的重构带来产业链的重塑,中国 IT 企业先弯道超车,再推动产业升级,而 IT 行业技术和资本密集的特征,意味着随着产业的成熟,规模效应下,预计集中度提高,向具备技术护城河的头部厂商聚集。
工业软件:硬制造大国的软肋,国产化带来发展机遇。2021 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 2,414 亿元,同比增长 24.8%,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市场。但与占全球三成左右的制造业大国身份相比,中国工业软件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重不足 10%,发展明显落后。期中作为基础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体量较小,是工业软件短板中的短板,作为难度最高的工业软件细分领域,中国厂商与国外厂商差距悬殊。目前通用型研发设计类软件依旧是国 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CAD、CAE、EDA、BIM 等领域国产化率不足 5- 10%。
借助国产化东风,国内厂商比如中望软件、华大九天、广联达等在 CAD、EDA、BIM 等细分垂直赛道逐步取得突破。生产控制类软件,高端离散行业以海外品牌为主,而具备垄断性、且生产工艺较成熟的流程行业, 国产品牌初步完成进口替代,DCS、MES、SCADA 国产化率已达 50%左右,涌现出中控技术、国电南瑞、宝信软件、石化盈科等头部企业。
4.2、信创、工业软件国产替代
信创-CPU:主要有华为、飞腾、海光、龙芯、兆芯、申威等参与者,目前总体国产化率水平低,国产替代难度较大,主要受限于先进制程芯片代工等环节,重点关注海光信息。
信创-操作系统:主要参与者包括银河麒麟、武汉深之度、中标软件等。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国产替代环节,目前总体国产化率水平低,主要受限于生态建设。操作系统重要性高于数据库和办公软件,所有的上层应用都要与操作系统适配,操作系统掌握着生态入口。重点关注中国软件(麒麟)。
信创-数据库:主要参与者为人大金仓、武汉达梦、神州通用、南大通用、 巨杉数据库、Oceanbase、GaussDB、TiDB 等。数据库在政企客户数字化转型中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国产化率水平低,需要加强生态建设,重点关注达梦数据。
工业软件-EDA:EDA 软件是集成电路领域的上游基础工具,贯穿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目前 EDA 市场仍主要被 Synospys、 Cadence、西门子 EDA 三家海外巨头垄断。近年来美国针对我国芯片行业进行多次限制和制裁,倒逼国产替代进步,同时也为国内 EDA 公司打开市场空间。目前国内部分 EDA 工具已达到国产替代水平,在内外部政策双重催化下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工业软件-CAD/CAE:海外大厂主导我国 CAD 市场,海内外或存在“十年左右差距”。据 IDC,2021 年我国 CAD 市场本土厂商占比近 20%,其中中望软件超越 PTC 跻身国内市场 CR4,占比 11.4%;3D 市场海外厂商仍占到我国 90%以上的份额,本土厂商替代空间巨大。
工业软件-MES/DCS:整个生产控制行业国产化率,高端产品在 30%左右, 中端产品在 50%左右;与海外大厂相比,DCS、SCADA、PLC 国内厂商规模较小,且主要聚焦中低端产品;MES 公司在有些细分赛道有竞争优势, 但仍和国外软件有差距。
五、通信
5.1、“去A化”与“去C化”并进
信息通信产业(ICT)的迭代升级推动了战略格局的转换,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的话语权和主导力不断加强。ICT 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竞争力和战略主导权之争,供应链格局存在被重构风险。一方面,美国从战略上在 5G、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对中国采取遏制手段,在美国本土和传统盟国推动“去 C 化”。另一方面,部分国内公司从自身业务连续性和供应链安全出发,开始考虑“去 A 化”,改变过去在核心元器件和关键技术领域过渡依赖美国公司的现状。与消费电子供应链相比,通信设备端由于研发投入大、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过程会相对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