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座椅:据 Marklines,2021 年全球座椅市场 CR5 约 78%,均为外资企业。受益于国内企业的人工成本更低+响应速度更快,未来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受益公司:继峰股份、天成自控、上海沿浦;
2)被动安全: 目前国产化率预计 10%,受益于自主车企份额提升+国产企业成本优势, 未来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受益公司:松原股份;
3)微电机:目前国产化率约 40%-50%(扣除德昌电机估计<15%),微传动国产化率估计 <15%。受益于自主品牌份额提升技术突破、新增品类带来的市场增量,未来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
智能驾驶:
1)控制器:目前国产化率约 10-20%。受益于自主品牌份额提升+国产芯片崛起+本土 tier1 配套上量,未来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受益公司:德赛西威、经纬恒润;
感知算法:目前国产化率 0.3%,受益于自主品牌份额提升+国内车企自研技术提升,未来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受益公司:小鹏汽车、长城汽车。
簧下:
1)轮胎;21 年,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合计占全球市场 36%。 受益于国内企业成本低+技术不断突破,向高端市场进军,未来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受益公司:赛轮轮胎、森麒麟。
2)轴承:全球八大跨国轴承企业占据全球 70%的市场。其中汽车轴承领域,受益于自主车企的崛起, 未来国产化率有望提升。
十一、金属
11.1、金属材料国产替代加速
国内铜合金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虽然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生产水准, 但在特殊铜合金领域与国际铜合金巨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外高端产品加工精度更高;二是国外的部分产品仍在专利保护期内,因此国内无法生产。
全球存量特殊铜合金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固, 国际上主流厂商主要包括德国维兰德、德国代敖金工、美国奥林黄铜、日本三菱及韩国丰山等。由于下游高端市场多需要认证,一旦认证通过后正常情况下切换供应商概率较小。近年来一方面海外产能因不可抗力或能源成本较高等因素无法保障供应稳定性,国内厂商稳定的供货能力以及快速的相应能力使得其相较于海外产能具备独特优势;另一方面,下游激增的新能源等需求使得特殊铜合金材料迎来增量市场,随着国内厂商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其获得了在增量市场中分一杯羹的机会。
我国高温合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合金设计开发、熔炼和高温合金结构件加工制备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并且国内生产能力不足, 市场目前处于并将较长时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高温合金作为高端战略材料,自主可控至关重要,国产替代进口已经成为国内高温合金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国内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国高温合金行业面临全球化竞争,与进口产品相比,存在“量”(产能)与“质”(技术)两大缺口。发达国家对先进高温合金实施出口管制,但另一方面,我国高温合金进口依赖度高达 40%。这说明我国高温合金行业面临全球化竞争,与先进高温合金相比,我国高温合金存在“量”与“质”两大缺口:
(1)“量” -产能缺口:需求持续强劲,因此需要通过持续扩产,控制并缩小产能缺口。
目前我国高温合金需求缺口依然较大,未来随着装备现代化建设以及能源结构转型,军用航空发动机、民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等装备高温合金需求有望持续强劲,因此需要通过扩大产能缩小产能缺口。
(2) “质”-技术缺口:高性能供给不足,需要提升性能、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用高端高温合金严重依赖进口,并且主要进口于美国等。 国内与国外的产品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质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我国虽具备高品质高温合金的生产能力,但在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性和成品率方面,与美国、俄罗斯等国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11.2、铜合金、高温合金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