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建设微纳芯片、集成电路材料、生物医药、智能仪器仪表、氢动力装备、机器人等领域国家和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实施从关键计量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鼓励高校等多元化主体参与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加强与本市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衔接配合,充分发挥计量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支撑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产业发展
围绕大型装备关键制造环节,开展五轴精密测量等技术研究,加快建设适应复杂结构尺寸的计量基础设施。加强大型空间对接机构、大型卫星天线、大型运载火箭舱段和贮箱等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完善多维矢量力和大空间下大型尺寸量值溯源方法,形成复杂工况下动态压力、动态温度、高真空、超低温等计量测试能力。开展卫星在轨微振动地面测试系统原位校准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海洋工程装备、深海探采装备、海底科学观测系统、船舶动力系统等领域计量测试技术攻关。
(三)加快三大先导产业关键计量技术攻关
全面掌握纳米尺度计量测试技术,提升集成电路制造、封测、材料与设备等领域计量保障能力。围绕生物制品、创新化学药、现代中药、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以及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展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人工智能计量基础理论、评估方法和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人工智能算法、语音识别、智能芯片、智能传感等方面测量测试技术攻关,推动人工智能重点领域计量技术规范研制,开展测试评估。
(四)提高重点产业计量保障水平
实施上海市重点产业发展计量支撑工程,提升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计量测试能力。攻克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产业的计量测试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技术领先、面向产业化的专用计量测试装备和测试方法。
(五)服务高端仪器仪表行业发展
加强高端仪器仪表核心控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研制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超声波换能器、电磁力配衡重量检测器等关键核心器件。推动仪器仪表测试评价第三方认证,支持建立高端仪器仪表测评机构。打造智能仪器仪表特色产业园区,培育若干获得“上海品牌”认证的高端仪器仪表。
(六)提升企业计量能力
引导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鼓励其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深入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和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活动。对企业新购置符合条件的计量器具,按规定落实国家相关税收政策。
四、提升计量精细化管理水平,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一)加强民生计量工作
实施计量惠民工程,重点开展农贸市场、医疗机构、加油站等场所和生态环境监测、供水、供气、电力等领域计量监管。加强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检查,强化网络交易计量监管。开展粮食收购计量专项检查。持续推动健康计量进社区和光明计量进校园活动。
(二)服务人民健康和安全
加快医疗健康、公共卫生、食品安全领域计量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围绕疾病防控、毒品及代谢物、新污染物、营养与保健食品、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开展关键标准物质和测量技术研究。推进医疗机构计量示范单位创建。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气象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研制和监管。开展违法鸣号抓拍、微光和无光电子警察等执法监管设备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
(三)提高交通运输计量保障水平
面向轨道、公路、航运领域的重大工程、重大装备、运输服务计量需求,开展相关计量技术攻关与先进测量装备研发。完善充换电和加氢设施等应用场景和前沿技术的计量测试能力,实践车路协同技术试点和应用。加强轨道交通、港口、道口计量保障,重点服务浦东、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洋山深水港建设。
(四)服务国际数字之都建设
加快时间频率标准、分布式可靠时间同步系统等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上海计量测试数据中心,创新计量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培育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推动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跨行业、跨领域计量数据融合、共享与应用。推动智能传感器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增强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和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
(五)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建立健全本市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在钢铁、电力领域和崇明区开展碳计量实践试点。建设国家碳计量中心(上海),研制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计量标准,开展碳排放因子测算、蓝碳测算、碳排放城市时空反演等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上海)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与碳排放监测数据关联。加强计量测试技术在碳足迹、碳标签、碳交易中的应用,开展碳排放计量审查和能效、水效标识产品监督检查。
(六)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