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武汉成立一联合实验室,让30家传感器企业有了“最强外脑”


  来源: 长江日报 时间:2023-03-23 编辑:清风
分享到: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2日讯(记者汪丽婷 通讯员罗甜)21日,江岸区举行数智传感产业创新峰会,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一批高校教授、专家学者与岱家山科创城及企业研发中心共建智能传感器与算法联合实验室,园区30家传感器企业有了“最强外脑”。


江岸岱家山智能传感器与算法联合实验室揭牌。 通讯员罗甜 摄


传感器被称为“数据之母”,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接受“窗口”。 岱家山科创城总经理助理邓培说,园区自2014年开始招引传感器企业,目前已聚集30家相关企业,形成了涵盖声敏、光敏、热敏、磁敏等方向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微集群。


江岸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智能传感器产业作为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产业,涉及跨学科、多门类,具有技术门槛高、产业链长、研发投入大等特点。


此前,由于单一企业技术所限,园区内企业不乏相互“借脑”、共同攻关的合作先例。


“智能传感器产业所需技术含量高,针对某些特定产品的技术攻关仅靠企业自身研发力量难以实现。”武汉静磁栅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传仁介绍,去年2月,公司接到一笔微波雷达传感器订单,但由于研发产品技术要求较高,再加上之前没有研发过此类传感器,研发进程一度停滞。


在科创城服务专员的引荐下,企业在园区成功“借脑”,与深耕微波雷达探测技术的武汉捷探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共同完成研发任务。


据介绍,江岸区多措并举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促进产学研创新协同发展。


联合实验室的建立让徐传仁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从最初依靠自身团队研发,到在园区内企业‘借脑’,再到如今有了更强的‘外脑’的支持,这将为我们企业技术创新注入新活力。”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端需要找到创新源头,而高校科研人员也亟须把握市场信息。”武汉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副教授李志华说,联合实验室一端连接传感器领域前沿技术,一头连接应用市场,正是打通实验室到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联合实验室的建立,能促进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在创新全流程中协同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科研成果推到产业化。”


“传感器要‘飞’得更高,还得插上‘软件’的翅膀。”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企业运营总监王鹏说,不同于传统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还具有检测、判断、信息处理、逻辑思维等功能,而算法和算力是智能传感器的软件技术支撑。


关键词:智能传感器 实验室 算法    浏览量:357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