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带动关联业态规模达到3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智能终端、5G及北斗、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分别为50亿、100亿、70亿、20亿、60亿)。
安徽蚌埠是我国最早的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之一,即安徽基地主要是建立力、光敏规模经济;陕西基地1990年2月成立了陕西省敏感技术产业集团公司,主要是建立电压敏、热敏、汽车电子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黑龙江基地主要建立气、湿敏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
作为老牌传感器生产基地,蚌埠具有极其深厚的传感器生产研发制造底蕴和技术积累,成为安徽省唯一、全国前列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近年来,蚌埠市高度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智能传感器”成为全市四大产业集群之一。
2022年《中国(蚌埠)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出台,加快蚌埠市建设智能传感器强市的步伐,近日更是高规格举办了第五届中国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据悉在大会上共有总投资137亿元的40个项目进行签约,蚌埠北方微鑫创业投资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深赛智能传感器前沿投资基金等3支新设立的基金落户蚌埠。
目前,蚌埠打造了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芯动联科、希磁科技、中科米微、依爱消防、双环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此前据媒体披露,2022年蚌埠投入超过76亿元建设多条MEMS智能传感器晶圆产线。
代表性企业:
芯动联科(已过会)
高性能工业级MEMS惯性传感器芯片设计研发企业,2月13日,芯动联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IPO过会,将是安徽省MEMS领域首家上市企业,中国(蚌埠)传感谷"第一股"。
希磁科技
磁传感器垂直整合制造企业,电流传感器全链条自主可控龙头企业,2018年总部落户蚌埠,2021年希磁收购了德国先进磁传感器厂商Sensitec。
郑州:连续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决心打造中国一流智能传感器产业
主要政策:《河南省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郑州高新区促进智能传感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目标:千亿级产业集群。2025年传感器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国家级研究中心,省级以及百亿级企业数量都将有明显提升。
2018年开始,高规格的世界传感器大会连年在河南郑州举行,2019年1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表明河南省对智能传感器产业的重视。河南形成了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开封、洛阳、鹤壁、新乡、三门峡、南阳“一谷六园”的发展格局,其中以郑州为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核心。
据郑州高新区资料显示,郑州高新区目前聚集传感器相关企业3011家,拥有4家智能传感器上市企业,产业规模已由2018年的50亿元壮大至150亿元,年均增长45%。在2022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中,郑州高新区位列第四,中部第一。
郑州高新区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占地337亩,总建筑面积约83万㎡,项目建成后拟入住传感器相关企业约300-500家,力争年产值100亿元、年利税6亿元,成为国际水平、国内一流智能传感物联高地。
在郑州传感谷内,拟投资15亿元建设MEMS研发中试平台,将郑州打造成中部地区最先具有MEMS芯片量产能力的城市,计划2年内完成8吋MEMS“制造+封测”平台建设,产能约3000-5000片/月。
代表性企业
汉威科技(已上市)
中国气体传感器龙头企业,国内气体传感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旗下有炜盛科技、能斯达电子等传感器企业,据赛迪顾问的报告显示,汉威科技是国内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传感器厂商(详情参看《中国首次公布:气体传感器TOP 10名单!》)
日立信
国内领先的气体传感器企业,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氢气等泄漏检测,日立信正在进行上市辅导,拟冲刺科创板IPO。
北京:中国传感器研发力量最尖端的城市
主要政策:《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