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通过开发海洋温差能、海洋风能,能够满足我国未来新增电力需求,还将从根本上保证沿海经济能源安全,促进我国从传统能源消费大国向清洁能源产业强国转型。
作为海洋可再生能源之一,海洋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由温度差而形成的热能,是重要的海上新能源,也是当前全球新能源研究的重要领域。我国海洋温差能储量丰富,具有开发价值和潜力。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的20kW我国首套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成功完成海试。
前不久,该套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在南海1900米深海域开展了首次海上试验,成功完成温差能发电技术验证。
此次试验发电总时长超过4小时,最大发电功率16.4千瓦,有效发电利用率达到17.7%。这次海试既证明了自主研发的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原理可行,同时又验证了海洋温差能发电利用的实用性。
可以说,20kW我国首套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成功完成海试是我国首次在实际海况条件下实现海洋温差能发电原理性验证和工程化运行,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研究正逐步从理论试验迈向工业化阶段,有力推进我国深海能源开发利用从陆地试验向海上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其试验结果更为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了方向与思路。
海洋温差能、潮汐能、波浪能、盐差能、海流能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更广义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
近些年,我国依托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风电得到快速发展,从陆地到海洋,不断突破环境限制,一架架“大风车”迎风转动,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巨大跨越。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离岸200公里范围内,近海和远海技术开发潜力达22.5亿千瓦。我国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已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截至2022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已超3000万千瓦,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占比达1/2左右。2022年,我国新增装机占全球份额70%,累计装机占全球份额的44%。
相比海洋风能,海洋温差能正处于科研与试验阶段,开发与利用还不成熟。海洋温差能的能量主要来源是蕴藏在海洋中的太阳辐射能。海洋温差能具有储量巨大以及随时间变化相对稳定且安全、无污染等诸多优势,为此,利用海洋温差能发电有望为沿海地区提供大规模的、稳定的电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石燃料的发电比重,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效支持。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海洋温差能、海洋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禀赋优越。通过开发海洋温差能、海洋风能,能够满足我国未来新增电力需求,还将从根本上保证沿海经济能源安全,促进我国从传统能源消费大国向清洁能源产业强国转型。
未来,随着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技术、风电装备制造技术不断突破、跨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将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