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时长两年半,小米Su7终于在今天正式开售。
这家集万千目光于一身的企业,从第一天宣布造车起,就被复杂的情绪包围。米粉期待无比,看客冷嘲热讽,厂商严阵以待,媒体视为流量密码。
小米是复杂的结合体,任何观点,都能从小米身上找到自己的论据。抛开主观情绪,这家正式成立两年半的车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又有哪些优势和挑战?
我们接下来用一篇文章,介绍这家从成立初就站在聚光灯下的车企。
发展历史
小米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非常简单,最早2014年有消息传出小米要下场造车,不过后来被雷军否认。直到2021年3月,雷军正式宣布造车。9月1日,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到现在满打满算只有3年。
虽然起步时间晚,但小米汽车的速度相当惊人,进展几乎是以月为单位进行。
2021年3月,雷军宣布造车,计划投资100亿。8月,小米斥资约7737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 Tech Limited(深动科技)。
9月,小米汽车注册成立,公布了汽车团队的核心成员。
10月,雷军宣布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现在来看,小米的确没有食言。
11月,小米汽车工厂落户北京经开区,分两期建设,规划年产能30万台,一期15万辆,2024年下线量产。
2022年初,小米研发团队就超过了千人,7月,小米汽车就开始上路测试。8月,小米敲定了电池方案——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和比亚迪刀片电池。
进入2023年,小米研发团队超过2000人。8月,小米已经完成了小批量的试生产。要知道,直到9月,小米汽车一期工厂主体才完工,小米几乎是一边盖厂一边生产。
10月,小米正式发布“人车家全生态”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Xiaomi HyperOS」)。
12月,小米举行了技术发布会,展示了五大核心技术,首款车Su7亮相。
进入2024年,小米开始为正式发售做准备。1月,与14家销服合作商签订合作意向书。2月中下旬,正式进入SOP(Start of Production)阶段,启动批量生产。预计3月产量计划在2000辆左右。
3月的故事就不必多说了,小米汽车正式发售。
能够看出来,小米造车几乎是跑步进行的,从注册成立到正式发售,时间压缩到极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需要强大的团队来支撑。
管理团队
雷军此前公布了造车的17人核心主创团队。
下图概括了上述17人的职级、履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8月,雷军曾官宣王翔、周受资、张峰、卢伟冰四位集团高管成为小米新的合伙人,其中周受资早已离职,小米将剩余三位悉数纳入核心团队中,可见对造车的重视。
不过,遗憾的是,目前王翔和张峰已经退休和离职,四大合伙人只剩卢伟冰,而且卢伟冰更多的精力大概率在手机业务上。
小米17人初创团队,优势和短板都非常明确。
优势在于团队配合。17名核心成员,包括雷军在内有14位加入小米超过10年,互相之间的工作协同基本不需要磨合。并且,这些核心元老对小米有极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发挥巨大的战斗力。对于雷军来说,这样的团队用得特别顺手。
另一个优势在于消费电子产业的能力全面、经验丰富和嗅觉敏锐。能够看出来,这17人以软件和生态链为主导,MIUI、Mix、米聊、小米电视,团队都打造了非常成功的产品,嫁接到座舱操作系统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