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学习引进+自主研发”,中国制造努力提升科技含量。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国制造逐新向绿,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17.6万家,比2000年增长9.2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37.3%,比2000年提高26.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362亿元,比2000年增长38.5倍,研发投入强度为1.4%,比200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2023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定中国为全球最大国际专利申请国,在信息与通信技术方面,中国专利拥有量占全球总量的14%。关键技术领域多点突破,推动制造业重大改造和设备更新升级,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为中国制造注入新动能。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和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一些专精特新企业立足独门绝技做精做强优势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方阵。
展望未来,中国制造仍处在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还需补短板、锻长板,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我们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说。 (经济日报记者 黄 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