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南京市大学生专利成果展拉开帷幕,在宁23所高校大学生的近300项优秀专利成果集体亮相“抛绣球”。“江苏南京市大学生专利成果展”中展出了不少由大学生自主研发的高端仪器设备。其中东南大学学生研发的人机交互太空测力仪器,已被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录用”。
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前的虚拟训练,用上了他们的发明!今年的江苏南京市大学生专利成果展中,一项应用于航天领域的机械发明令人振奋:东南大学的团队研发出人机交互的太空测力仪器,并已被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录用”,航天员在进入太空前,都要利用这一仪器进行虚拟训练,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太空失重环境。
东大学生发明的仪器帮助航天员“失重”训练
从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再到天舟一号太空赴约,中国的载人航天脚步正越迈越快,航天不仅成为科学家的课题,更成为大学生们的骄傲与方向。在4月23日举办的“南京市大学生专利成果展”中,了解到,今年的大学生专利成果中有不少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的前沿项目,其中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3名同学展示的用于航天员训练的“力反馈装置”,甚至已被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应用,成功“落地”。
当天的展示会上,东南大学大四的曾欣正在通过视频演示、设备模拟展示向各方介绍他和团队研发的这项科技成果。“我们都知道,航天员在进入太空时,是失重的状态,在那个环境下,他的每一个抓、握、提的动作,都与平时不同。”曾欣介绍,他们研发的这一仪器,就是帮助航天员在地球上感受“失重”,并模拟太空环境,帮助训练航天员失重下的所有用需要用力的动作。
曾欣说,目前这仪器已经“走出”东大实验室,被送到北京的航天员训练中心被应用。在此设备研发之前,曾欣透露,为训练航天员感受失重,经常会采用让航天员“下水”模拟用力等,非常不方便。“失重”训练很关键,包括推、关舱门,甚至一旦发生太空舱的火情,需要提起灭火器灭火等,如果航天员无法适应“失重”,就为会太空生活带来不便。
脑电波控制驾驶?这个小伙子期待毕业后的创业之路
和曾欣一同完成这项科研项目的,还有他两名同学,他们同是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系的,谈及未来发展,已经大四的曾欣说,目前还没有面临创业选择,自己和团队同学都被保送读研,打算在研究生期间继续优化这一航天辅助项目。
不同于曾欣的选择,当天展会上,东南大学机械系大三学生周晨光已经打算抓住江苏鼓励双创的机遇,在毕业后尝试创业。周晨光和他团队小伙伴的创业之路已经有较明晰的方向,他一边演示团队研发的专利产品-脑电波控制的智能小车,一边说着自己的未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