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从实物到量子——原子时诞生5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据了解,报告会从秒定义的变迁、单位制的变革、量子化发展与应用以及各国应对单位制变革的战略和计划等方面,诠释计量从实物走向原子的演变过程和未来发展应用趋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科学制定应对国际单位制变革的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在吴清海表示,“原子时”正式取代“天文时”的50年来,在时间新定义的带动下,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人类认知世界的测量精度不断得到提升、测量范围不断得到扩大,测量应用的领域也不断拓展。作为世界计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和支持计量量子化变革,不断完善中国计量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
吴清海介绍,近年来,一些基础性、前沿性计量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今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以服务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围绕国家战略前沿领域创新需求,加快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研究,逐步建立完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为世界计量的创新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资料显示,1967年10月,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采用基于原子跃迁的“原子秒”取代“天文秒”,对国际单位制的“秒”进行重新定义,这标志着原子时的诞生,宣告着一个以量子定义时间的新时代正式到来。原子时诞生50年来,不仅时间频率的测量准确度跃升1000万倍,成为目前测得最准的物理量,直接支撑了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还打开了国际单位制(SI)量子化的大门,标志着计量从“实物到量子”时代的迈进。
一度有多少?一千克有多重?……2018年答案又将有重大变化。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将审订新的SI修订案,千克(kg)、开尔文(K)、摩尔(mol)、安培(A)4个基本单位将被重新定义。将基本单位与宇宙中恒定不变的量或基本物理常数联系起来,必将催生国际单位制又一根本性的变革,也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人士透露,为应对国际单位制变革,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持续开展与国际单位制有关的基础前沿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起,该院就陆续启动了电学量子基准、铯原子喷泉钟、光钟等的研究,目前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以来还开展旨在应对SI重新定义的部分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的研究工作。
据悉,受邀的各位专家,分别就“秒定义的变迁和原子时的诞生”、“单位制变革的现状和德国国家计量院在重新定义后的战略”、“量子信息前沿进展”、“重新定义后国际计量局的任务和战略”、“美国国家计量院就新单位制复现开展的工作和关于新单位制量传的计划”等内容进行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