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的红外传感器都能够应用在测温枪中,但因为行业缺货,有些人甚至炒作不能用于生产测温枪的红外传感,并将其做成测温枪,测试温度靠软件生成。
类似触及到法律的测温枪乱象也频频见诸报道。
2月12日,国内知名的智能体温计生产商之一倍尔康在官网发布过一则打假消息,强调“倍尔康产品不会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销售,切勿上当。”广州南沙官方微信也发文辟谣。
2月25日,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也在自己朋友圈转发一篇“额温枪黑市”相关文章时评论道,额温枪全国能批量供货的企业不超过三家,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大的防疫需求,特别是短时间的需求。“我每天微信群里询单量都巨大,都说有政府采购文件,都不是业内人士。大家想想,政府渠道还不通畅?需要通过中介来找货?”他还无奈地表示:“每天还有人在工厂门口拍我司出货视频。”
……
1个月订单量=过去3年
乱象之外,体温枪行业及相关从业者正迎来一波红利。
根据工信部2月初披露的数据,手持式红外测温仪的市场缺口约为55万把。根据过去年产量简单计算,这个需求缺口是过去两年产量的总和。
目前,国内稍有技术实力的测温枪厂商,产能基本上都已由政府调配,紧急生产用于公共场所防疫的测温枪订单。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目前九安额温枪日产已突破1万台,对比去年同期,产能足足提升了3倍左右。同时,九安医疗也正在积极扩大产能,计划第一步达到日产1.5万台,第二步是达到日产3~4万台。
鱼跃医疗也对外透露,公司额温枪2月份内10天的产量就超过公司过去3年的产量。
姜蕾也向铅笔道透露,有一些国内的红外传感公司,最近一个月的订单,已经赶上过去3年的总量。
事实上,疫情期间,正如口罩需求让很多口罩厂起死回生一样,测温枪的需求也确实“救活”了一大批测温枪生产企业。
从事体温计、温湿度测量的医疗器械公司“秒秒测”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创始人梁于阳向铅笔道透露,过年期间发布的新款棒状电子体温计上线仅1小时就被抢光,这还是每个ID限制购买2个的情况下。因为缺货,其又不得不改成预售模式,这个月还有12万件预约订单没有完成。“在2019年,很多测温企业的处境并不好,甚至有的还濒临死亡。疫情之下,测温设备成为战略物资,也让很多公司活过来了。”
甚至有业内人士估算,这次疫情,有些测温枪公司的纯利润已经过亿元。
更重要的是,国内一批测温枪供应链公司,开始被市场重视。
在疫情之前,国内一些做红外传感的公司,它们想送样品给一些知名的医疗电子类客户测试都很难,客户更愿意用进口品牌的红外传感。现在,这些知名客户因为缺货,反而求着国内的供应商要货物,甚至花很高的价格去买现货。
姜蕾表示,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说确实是个机会,终于进入大部分医疗电子客户的视线,有了进入其主流供应链的机会。
实际上,姜蕾创办的“芯片超人”也因此受益。“芯片超人”成立于2017年,去年底,其上线了阿里店铺,主要上架电子供应链相关产品。疫情发生后,其通过电子供应链内容引流,迅速上架了测温枪需要的相关原材料,如今其店铺一天的访客量达2000人。
同时,通过精准的私域流量,“芯片超人”不仅帮各个供应链对接资源交易,还做测温枪相关产业链的方案设计工作。姜蕾透露,其光今年2月的订单量,已经是去年12月订单量的5倍。
与此同时,行业正涌入一批新进者。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357家企业从事测温枪的相关业务,2020年以来,我国共新增63家经营额测枪业务的相关企业,且全部是2月之后新成立,占比近18%。
2月19日晚,昌红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柏明胜的经营范围增加“口罩与额温枪的生产经营”。万邦德于2月21日晚宣布,公司将通过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及10万红外测温枪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为3464.7万元,预计今年4月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