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就是新加入行业的一员。从过年之后,因为疫情,公司原有的门锁业务不能正常进行,他就开始尝试通过做口罩、消毒品和测温枪的业务进行自救。
做了两个星期口罩、消毒品业务之后,王瑞发现,他此前从事的是门锁生产业务,对于技术要求很高,所以在有原料的情况下,生产利润更高的红外测温枪并不难。于是,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一星期前,王瑞与合作工厂开始生产测温枪套料、线路板(包括温度传感器)。“因为我们做得晚,现在一天能生产几千个,之后订单可能会增加。”
王瑞认为,复工潮引发的测温枪需求,会持续到今年5月。他预计,这期间这项业务会给他的公司带来几千万,甚至近亿元的销售额。
从“鸡肋”到“刚需”
在此之前,红外测温相对来说并不是一个大众市场,年产值甚至不到2500万元,是 “巨头看不上,小公司做不来的鸡肋市场”,很多大型医疗企业也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业务。行业人士认为,疫情确实对红外测温行业起到了教育用户的作用。疫情结束之后,测温行业会出现更多的商业机会。
这波疫情过后,姜蕾认为,一方面,测温枪的普及度将变大;另一方面,红外测温会诞生新的应用场景,甚至可能慢慢变成刚需。
她透露,最近有好多人过来找她,让她帮忙对接资源,希望将测温模组放到平板电脑、手持终端机、公交上。
“现在已经在诞生的这些新应用场景,可能意味着像红外测温会变得更模块化和更通用。医疗电子行业目前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大健康,这在未来是一个机会,比如说测心率的手环、Apple watch等医疗电子类、监测类的大健康产品,它可能会慢慢变成一个刚需。”
王瑞也表示,未来对于产业链来说会产生一些新的机会。比如在开车时,上车就能够自动帮用户测量体温;在居家的门锁上,也可能会安装测温装置等。
“秒秒测”创始人梁于阳则认为,连续监测体温的温度计也将受到关注。他正在和公司讨论,之后与出租车、公交车企业合作,为出租车、公交车司机安装连续监测体温的温度计。因为这部分人群待在封闭的环境里接触人又杂,特别容易被感染,通过手机终端,公司管理者、乘客都能够实时看司机身体健康情况。
同时,出海也成为行业人士认为的新机会。
姜蕾透露,“芯片超人”正在拓展海外业务,并希望将供应链上的优势沉淀到业务上,帮助全球更多用户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
梁于阳也认为,中国疫情的控制已经证明切实有效。国内企业不仅有物资,还有经验。当企业产品做好后,往海外输出,对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是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梁于阳此前就有让“秒秒测”走到海外的想法,但发现出海太难。作为医疗器械公司,想要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都需要当地的医疗机构认可。这期间,光走进口的认证流程就要3~6个月。“又要去认证,要花时间、花钱,还要面临隔三差五的检查,公司毛利都被吃光了。”
而在疫情的打击下,各国的药监部门应该都会开放医疗器械认证的绿色通道,快速通道,让这些已经在别的国家获得过证书的产品迅速可以入境,这对要出海的医疗器械公司,是个好机会。
同时,医疗器械、大健康、消毒产品在未来会是刚需用品,再加上现在病毒席卷全球,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就是新一轮的增长。事实上,作为测温类、大健康类的产品公司,“秒秒测”已经受益。
梁于阳透露,“秒秒测”的出海认证时间可能会缩短。凭借其公司本身的体温计、人体连续测温仪、消毒液、医用口罩等业务,想来出海发展会变得相对顺利。(作者 付艳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