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路上需停车测温,左手测温38℃,右手测温36.4℃。”
“地铁里测温33℃遭朋友嘲笑,结果朋友测完32℃!不好笑了。”
“小区测额头温度,单位测手腕,到底测哪个部位准?”
……
近期测体温已是出行标准动作,每天进出小区、办公楼、超市、地铁等,都会被门口的工作人员对着额头或手腕“打上一枪”,而这一枪引发的体温不准问题频遭消费者吐槽、疑惑。
对消费者而言,最大的争议就是 “我的体温才33℃?额温枪到底准不准”。因额温枪测试温差较大、测试不同部位测温结果存在不小差异,额温枪的准确性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业界和媒体强烈呼吁应出台相关标准,规范市场准入。
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复工复学,作为重要防疫用品的额温枪成为上班、上学的必备用品。在上个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高度关注,已将额温枪纳入40个城市重点价格监测品种。
一直以来,额温枪在家庭中使用较少,主要用于医疗机构。疫情期间,体温检测是疫情检测的第一关口,额温枪等红外体温检测仪器在公众场所对疑似患者甄别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额温枪使用量增加,新增生产企业和转产企业也迅速增加。有数据显示,3月3日,全国经营范围含“额温枪、体温枪、测温枪、测温仪”的企业仅有357家,而到了3月22日,这一数字猛增至3515家。工信部近期数据显示,手持式体温检测仪需求量将攀升至55万台。业界分析,额温枪市场需求量将突破百万。
随着疫情发展,国内一些知名厂家陆续接到海外订单,转战海外市场。业内人士预测,额温枪等红外体温检测设备的市场需求具有持续性,未来市场空间仍巨大。
疫情前曾卖百元左右额温枪,如今在各电商平台售价200-300元不等,为此,一些企业如服装厂家、玩具厂家也纷纷转产额温枪。记者也了解到,一些知名品牌为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或为出口准备,纷纷申请获取如欧盟CE等国际认证。
企业转产额温枪有无技术、标准等门槛?业内人士坦言,额温枪看似技术含量不高,但作为二类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必须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
小小额温枪的跨界转产也非易事,新入行厂家还面临质量这一关。据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额温枪生产慢的原因是配件多,供应链比较长。倍尔康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作为计量产品,一支额温枪背后是100家左右供应企业的协同。
到底准不准确
额温枪专业名称为红外额温计,据专家介绍,其为非接触式测温仪的一种,是利用物体热辐射与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来测量温度,使用方便简单。额温枪的优点显而易见,如测温快速、应用场景更灵活、无需接触人体皮肤,可避免交叉感染等等。但额温枪的准确性问题近期争议不断,因误差范围大频遭吐槽。
对于额温枪的准确性,市场普遍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认为,相对于水银温度计,额温枪的精度差了些,但是方便易用,应用于筛查足够了;另一种声音则认为,额温枪使用过程测温不准,难免会导致测温流于形式。
对此,专家表示,其实在技术上早已能实现高精度的测量,之所以可能发生测温不准,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物体无法向外界辐射其全部的红外热量。一般认为被测物体能够向温度计辐射95%的红外线,并且在这一过程还有很多因素影响体温测量,比如气温、风力、人体部位等外界因素干扰,均可能造成测量结果偏离实际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