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15日信息,深圳市安思疆科技有限公司在经过近2年的持续潜心研发之后,发布了基于dToF单光子探测技术的全新3D激光雷达(Lidar)产品。同时,安思疆公布完成了5000万元A+轮的融资,由本源创投和鸿泰国微基金联合投资。
早在2020年3月苹果发布了新一代iPad Pro 2020,并在后置摄像头模组中,搭载了其研发的全新3D Lidar Scanner,这是该技术首次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实现规模化应用,而在此之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车载自动驾驶领域。苹果在其AR软件生态开发套件AR Kit升级了3代之后,终于在后置摄像头上也迎来了3D硬件的支持,受益于深度信息的引入,Lidar Scanner大大增强了AR应用的体验。苹果在AR领域的野心和实力已经“昭然若揭”,因此新iPhone以及未来的“Apple Glass”搭载Lidar几乎已成必然。
安思疆科技CTO鲁亚东博士表示,将车载领域使用的Lidar移植到消费级电子产品上难度巨大,必须满足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等要求。其中,仅小型化就对光学设计以及光电器件的制造与集成提出了新的且极高的要求。此外,虽然Lidar使用的也是ToF技术,但苹果和安思疆Lidar产品中使用的是基于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dToF技术,而目前市面上还主要是基于普通CMOS PD的iToF技术,两者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
安思疆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副院长、AR/VR及三维传感领域专家,郑臻荣教授对dToF前景非常看好,并表示相对于iToF技术,dToF技术有众多优势,可理解为技术的升级。近年来图像传感器的迅速发展,使得SPAD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且各项性能指标的发展路径也非常清晰。从安思疆最新的产品来看,其在手机、平板、扫地机器人、行业机器人、AR/VR眼镜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相信很快就能实现落地应用。
公司联合创始人、SVP、衍射光学顶级专家,蒋建华博士则表示,苹果在其最新的Lidar产品中同样使用了与前置3D结构光类似的DOE衍射光学器件、VCSEL激光芯片以及Collimator准直光学透镜,虽然增加了系统设计的难度和壁垒,但这对整个Lidar系统的小型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安思疆在上述器件及系统设计方面都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和产业积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当前时间点就能推出可量产产品的原因。
实拍安思疆Lidar 3D效果
安思疆CEO李安认为,dToF技术性能相比于iToF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团队从理论研究,到概念设计、系统设计、样品验证、测试、改进、再改进…经历了近2年的时间,数次迭代,花费近千万,完成了从0到1再到10。从实测效果可以看出第一代产品已经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目前最远可测到~7m,FOV 78°,功耗~500mw@5m,精度~1%,提供QVGA和HQVGA两种分辨率接口。dToF技术涉及到投影及成像光学设计、单光子检测技术、高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视觉标定算法、三维图像处理算法等,技术壁垒很高。这一复杂的产品能在苹果发布后,如此快的时间内推出,除了我们团队扎实深厚的基础之外,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表现也非常优秀,目前VCSEL、SPAD、DOE/diffuser、光学镜头等核心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并且全部达到可量产状态,没有瓶颈,并且成本完全可控。
同时李安也称dToF产品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AR/VR眼镜、 扫地机器人、导航/避障等对功耗、体积、成本等要求较高,且精度、分辨率等要求不像3D结构光那么严格的场景中适用;而在Face ID、刷脸支付、智能门锁、工业测量/3D建模等一些对精度要求比较严格的场景中,3D结构光目前则更为适用;未来dToF与结构光是共存互补的关系,安思疆将在这两个方向上踏踏实实往前推进。
另外,就A+轮融资而言,本轮资金将投入于扩充已有3D结构光产品线,以及dToF的研发和落地。实际上,公司已经开始研发超小尺寸,超低功耗的Spot dToF产品。安思疆将继续高效创新,持续给市场带来惊喜,同时也欢迎更多人才加入安思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