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行业动态 » 正文

河南省将打造传感器千亿产业带

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位列河南第一


  来源: 大河报 时间:2023-07-10 编辑:清风
分享到:



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致力于聚合环境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三个产业链


智慧工厂示意图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黄婷 刘瑞朝 文图


微器件,大产业。智能传感,万物互联。智能传感器行业是“新基建”重点发展的七大领域之一,河南省委、省政府将传感器列入全省十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在国内有着一定的“江湖地位”。


目前河南正致力于打造世界传感器产业集群,重点建设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形成千亿产业带,实现智能传感器产业跨越式发展。


即日起,大河报·豫视频将推出“智汇传感芯河南”系列报道,聚焦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从微观角度看河南的“芯”变化。


【基础】微器件大产业


河南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永红说,传感器已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门禁系统、手机内光学传感器、电子秤等。


“智能传感器是指具有信息采集、处理、交换以及存储等多功能多元件集成电路。”刘永红说。打个比方,传感器感知模块类比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负责收集信息,其中的芯片则是计算信息、输出信号。这样看来,传感器芯片更像是网络神经元。


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副院长冷永清介绍,传感器可以理解成电子化智能的触觉,帮助人来实现体感、压感、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感知,把一些感知的信号转化成新的电子信号,实现传输、处理、储存、显示、记录、分析的功能。


“传感器作为物联网底层技术的三大支撑之一,结合了传输和计算,是与芯片、5G相互促进发展的核心战略性支撑产业。”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总经理刘鹏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智能传感器是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基础,也是助力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核心。


根据了解,智能传感器行业是“新基建”重点发展的七大领域之一,也是“中国制造2025”优先突破的十大领域,以及国家战略规划落地的关键基础。


【产业】河南有一定“江湖地位”


河南智能传感器行业在国内的“江湖地位”如何?今年3月举办的202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北京上奇产业研究院联合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发布《民营经济驱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暨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报告。其中,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位列河南第一。


刘永红说,郑州市已形成了涵盖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电网、环境监测、轨道交通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其中,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新天科技智能水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光力科技瓦斯抽采管网监测系统市场占有率第一。


全国来看,华东地区传感器企业密集,江浙、上海等地在上游的设计、研发、设备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苏州在下游的生产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且偏重于产业链的高端,已形成了产业集聚。


华南地区,侧重于消费电子市场,正在从产业的中下游向上游发展。华中、华北则更多偏重于应用领域,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河南在环境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方面位次比较靠前。”刘永红说。在智能传感器生产、应用、物联网设备等方面,河南在全国有着绝对的优势。


去年8月9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河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传感器及相关产业规模近330亿元,初步形成“一谷六园”发展格局。


【制约】人才资金平台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郑州智能传感器在智慧城市、工业应用、智能家居、农业气象、医疗卫生、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多个应用领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基础,对智能传感器市场需求巨大。


关键词:传感器 智能传感 产业集群    浏览量:969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