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蚌埠)传感谷也是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支持建设的特色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安徽省“三谷”之一,目前已聚集行业重点企业24家。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园区按照“一谷三园”架构统筹产业空间布局,“一谷”即中国(蚌埠)传感谷,“三园”即中央创新园、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园。
抓住新风口 培育新动能
如今,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安徽的首位产业,尤其是以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在江淮大地上起势腾飞,作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部件,传感器需求量也已经呈现爆发式增长。
产业新风口已经到来,蚌埠如何抢抓新机遇,布局新业态?
作为老工业城市,蚌埠科教资源丰富、创新主体活跃、大院大所集聚,不仅拥有北方微电子研究院、中国电科40/41所、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等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院所,还汇聚了安徽财经大学等14所高校,搭建了1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200多个省级研发平台。这些都为蚌埠发力传感器赛道,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位于中国(蚌埠)传感谷的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黑色小方块通过多道精密工序生产出来。“这就是磁性传感器,我们公司一年要生产出来上千万颗。”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弛告诉记者,磁性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它能把磁场、电流、温度、光等因素作用下引起敏感元件磁性能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就像是拥有了眼睛、鼻子、耳朵,可以去感知周围的环境。
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刘晨/摄)
目前,中国传感谷内已引进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安徽省MEMS核心器件产业创新中心等近20个创新平台,初步形成集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和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蚌埠也成为安徽省唯一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多条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一场“永不落幕”的盛会
从2018年出台《蚌埠市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开始,中国(蚌埠)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已经举办了五届,这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蚌埠是如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将传感器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发展历程。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芯聚江淮 智感世界”,会上将发布《2024中国MEMS产业发展与十大高质量传感器园区报告》,一批联合实验室将揭牌成立,“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与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湖北省传感器行业协会也将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从会议议程中不难看出蚌埠已经将眼光投射到全国乃至国际,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合伙人”。
为了做好客户的服务与保障,蚌埠市成立了智能传感器产业专班,由市领导牵头调度,定期协调解决园区各类问题。从洽谈、签约、开工到投产的各个环节,一个招商项目都会建立一套包保干部班子,做到一站式全程包保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力争到2025年,蚌埠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上市企业2家;培育规模超10亿元企业5家,成为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蚌埠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传感器事业部副总经理周宇飞对蚌埠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将借着大会的东风,在蚌埠市政府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深耕产业的发展,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大对传感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战略协作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座“传感谷”,将成为中国传感器制造的“新高地”;一颗小小的传感器,也承载了蚌埠市再度崛起,赓续往日荣光的决心和希望。
记者:苏艺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