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闻库表示,目前,每周平均新开通的基站超过1.5万个,到6月底,3家企业在全国已建设开通5G基站超过40万个。可见,5G正在加速来临,与之相关的产业链正迎来发展契机,智能传感器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政策利好加持 智能传感器未来前景广阔
随着5G不断商用,传感器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由于5G技术具有高速、低延迟、高密度等特性,可支持更高效的信息传输,更快的信号响应和大规模的终端访问。基于此,物联网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将变得更加顺畅,传感器也将被安装在越来越多的设备中,传感器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
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传感器逐步占据了传感器市场的相当比重。根据《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修订稿)》显示,2009 年至 2020 年国家电网计划总投资 3.45 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超过3800亿元,占比约 11.1%。2019-2021年,国家电网每年在人工智能相关投资从100亿上升至400-600亿。
虽然我国对智能传感器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家对行业重视程度颇深。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物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战略,推动了物联网及传感器的发展。
各地方也正在加紧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部署与规划。近日,重庆市经信委与北碚区签署共建全市智能制造先进示范区战略合作备忘录,计划到2025年,北碚区将形成一个150亿元的传感器产业集群,并力争打造成重庆市发展传感器产业的核心阵地。
陕西省工业信息厅则建立陕西省传感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打造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完整产品应用集成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并力争在2025年打造成全国性传感器行业示范先驱。
可观的市场前景,叠加政策支持,推动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产厂商正加速布局
由于目前智能传感器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所以说国内进口产品的替代空间非常大,国内本土企业正加快研发进程和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布局。
专注于工业级超高精度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研发商海伯森,研发出的六维力传感器由高精度传感器本体、高柔性屏蔽电缆和智能数据采集控制器三部分组成,可实时测量XYZ三个方向上的力和力矩。据悉,该产品与行业头部企业美国ATI相比,在温度稳定性、可靠性、抗过载等方面均略胜一筹,可广泛应用在工业机器人、医疗、航空等领域,充分达到国产替代水平。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具有配电网全产业链研发能力的企业,瑞奥电气(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创传感器、互感器、陶瓷电容器等新技术,并参与起草、制定多项行业标准。近日,瑞奥电气与华夏幸福签约,落户泾阳产业新城,将在泾阳投资建设智能电网测控设备研发制造基地。
目前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还处于国外垄断的局面,缺乏核心制造技术,创新产品不足。但在5G、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的推动下,叠加政策扶持,相信国内传感器企业将很快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