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开园仪式在市南区软件园8号楼举行。仪式上,科学仪器产业联盟正式揭牌,科学仪器产业基金启动,多个项目现场签约入驻。这意味着,在目前国内较成熟的科学仪器产业集聚区还不多的形势下,青岛再次抢跑了一条具有重大发展机遇的新兴产业赛道,紧紧握住了实现科学仪器自主可控国产化以及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
一个必须要补上的短板
据了解,科学仪器是对事物的组成、结构、相互作用机理与机制、变化规律趋势等进行表征检测,并获得相关科学数据的工具。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科学仪器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然而,科学仪器研创难度大也是摆在各国面前的一个难题。新中国成立后,科学仪器行业从零起步,进入“十三五”时期,基于国家从政策、资金、环境等多维度支持,科学仪器行业开始加速。
但是,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月报进出口商品类章总值表显示:2018年,我国仪器设备出口额约为714.7亿美元,进口额为1026.2亿美元;2019年,出口额为729.5亿美元,进口额为987.1亿美元。这意味着,目前我国科学仪器核心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重要仪器设备大多依赖进口。
“我们进过很多大专院校的实验室,看到那些高端仪器大部分是舶来品,国产的凤毛麟角。”原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司长王晓方在开园仪式上说,作为一名科技“老兵”,他对此感到心痛,研创起步晚、基础薄弱,使得科学仪器研发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块短板,亟需攻坚克难。
国字号项目为何再落青岛?
在开园仪式上,青岛市政府副市长耿涛介绍了青岛市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历程,在近40年时间内,青岛已有11所与仪器仪表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26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引进培育发展了一批代表科学仪器行业顶尖水平的中坚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创新与产业基础。
回溯青岛近几年发展步伐会发现,科学仪器产业园落地青岛并非偶然,这座城市具备该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体系完备,拥有家电、轨道交通、汽车等多条千亿级产业链,为科学仪器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随着创投风投大会等会议的召开,青岛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并持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集聚了高层次人才。
同时,科学仪器产业发展也与青岛城市目标高度契合。科学仪器将为工业互联网产业提供更专业的技术硬件支持,而青岛发起的“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也需要作为科技创新源头的科学仪器产业带动下游工业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能力,助力岛城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而市南区作为青岛的中心城区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90%左右,聚集了一批国字号科研院所,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3个,无论是从技术研发还是设备应用,市南区都具有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青岛速度”实现行动突围
补齐短板,真正解决“卡脖子”困境,需要思想破冰,更需要行动突围。
2020年11月2日,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与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市南区政府合作共建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市南区举行。从项目签约落地到正式启用,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被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韩军称为“青岛速度”。
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型企业、行业领军人才及企业等资源,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和产品,打造科学仪器产业集聚区,推动科学仪器行业规模化、系统化、集约化发展。
开园仪式上,科学仪器产业联盟同时成立。联盟集合了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将在技术攻关、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推进、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合作桥梁,引导建立产业上下游链条,开拓国产替代的广阔市场,共同推进科学仪器产业发展。
以产业园搭建科创空间新载体,以产业联盟构筑合作新模式,吸引众多企业入驻产业园,将进一步充实园区内涵,在科学仪器领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培育青岛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完备服务体系推动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