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市场分析 » 正文

专注机器嗅觉 气体传感器就可挖掘9.2亿美元


  来源: 传感器专家 时间:2019-12-09 编辑:仪商WXF
分享到:



PM2.5粉尘传感器通过红外光在灰尘颗粒物的散射作用统计空气中的颗粒数量,可以灵敏检测直径1um以上的粒子,内置加热器可实现自动吸入空气,减少测量误差,并且体积小,易于安装使用。




还有空气净化器也是室内常用的含气体传感器的电器。集成到诸如安全网络摄像头或智能扬声器之类的中央设备中的气体传感器甚至可以实时远程监控房间中的家庭环境,远程控制通风,并确保无论何时人们进入房间,室内空气都是清洁的和新鲜的。


高档智能汽车空气安全监测


据调查,93.6%的新车室内空气污染严重超标,而车内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车体本身、装饰用材等,其中甲醛、二甲苯、苯等有毒物质污染后果最为严重,可能诱发癌变。


另一种屡见报端的车内危害气体,是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一氧化碳,其主要来源是汽车发动机和汽车尾气,因停车时开启空调而产生,若聚集于车内时,车内人员会因吸入这种无色无味的毒气而在不觉中中毒身亡。


采用适合的气体传感器,不仅可监测车内甲醛、二甲苯、苯等挥发性有机物,也可以监测车内一氧化碳浓度,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提醒车主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防止悲剧的发生。


另外,在智慧大楼、智慧场馆、智慧学校、智慧停车场、智慧公厕、智慧养殖场等应用场景里,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要求,配置所需的气体传感器,从而结合长期的监测数据,进行恰当的治理措施,改善室内的空气及环境质量。


还有在无创呼气检测,全球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天然气生产工艺检测等领域,气体传感器也大有可为。


机器嗅觉爆发:掘金气体传感器9.2亿美元市场


目前,在国内市场中,国内环境监测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随着生态治理措施的不断加强,空气监测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国家正从宏观层面加强对空气监测设备行业的引导,以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提升国产监测设备的竞争力,实现行业良性发展。


在全球市场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气体传感器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在不断增长,预计到2021年,全球气体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9.2亿美元。


而随着终端消费市场崛起,全球消费领域气体传感器需求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全球消费用气体传感器出货量为130万颗左右,2018年迅速提升至1亿颗,预计到2020年其需求将增长至3.5亿颗,气体传感器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从技术角度来看,未来气体传感器前景可期。


一方面,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气体传感器走向智能化。气体传感器将在充分利用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智能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研制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气体的全自动数字式的智能气体传感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另一方面,新材料的研究,将实现气体传感器的创新。纳米、石墨烯、薄膜技术等新材料研制技术已成功应用在气体传感器上,大大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性能。比如,在石墨烯中加入硼原子,开发出的气体传感器,其灵敏度极高,能“嗅”出空气中浓度极低的有害气体,在人们还未察觉时发出警报。


结语:


未来是机器的世界,但是现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语音识别、机器视觉、人脸识别、机器语言,却忽略了另一个很重要的感知,嗅觉——机器对环境分子的感知能力。



其实无论是检测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品质,还是危化物品的巡检、有毒气体探测等,都需要机器具备对环境分子的感知能力,去检测环境中有没有危害的气体分子。


重视及发展气体传感器,不仅是一场市场机遇,更是一场“保命”智举。

关键词:机器嗅觉 气体传感器 市场分析    浏览量:1397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市场观察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4